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要点

埃里克森通过自己的临床与实践,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做了重大的修改,建立了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形成理论,他强调“自我”的作用 。埃里克森把人格的发展看作是自我与社会要求之间矛盾冲突的表现 。他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时期:
(1)乳儿期:此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基本信任感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本阶段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家庭以母亲为中心按社会文化要求组成育儿方式,使婴儿获得舒适及安全的
感觉 。如果此时缺乏来自护理者的爱抚,或照料无规律,那么就会产生基本不信任感及不安全感 。
(2)婴儿期:此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由于在此期间肌肉和神经系统具有了更大的整合能力,而增强了自我力量 。这期间明智的父母对儿童的行为要注意掌握分寸,既要给予其自主权,让儿童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另一方面也要有所控制 。这样才能养成儿童宽容和自尊的性格 。此阶段发展任务的解决可为今后儿童的遵纪守法做好准备 。
(3)幼儿期: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这阶段由于知觉和肌肉运动的更加精确化,加上语言能力的增进,大大激发了儿童的独立性 。本阶段儿童有更多的自由,社会也向他们提出了行动要有主动性和目的性的要求 。此期儿童的社会关系已从家庭中的三角关系(儿童、父母)扩充到社会同伴中去 。儿童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模仿成人的社会生活,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发展 。
(4)童年期:此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此期儿童开始意识到进入社会,意识到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社会任务,也必须勤奋学习以期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此期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也由家庭父母转向同伴学校及其他社会组织 。
(5)青少年期:此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同一感和克服角色的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如果此期不能很好地解决自我同一性,则产生角色的混乱或消极的同一性,这是指个体不能正确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生活角色,或形成了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以及社会不予认可的角色 。
这一阶段是青少年追求性别、职业、信念和理想等方面同一性的标准化时期 。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要点】『文章♂来②自妈育儿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