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瘤怎么得

1.粉瘤是怎么形成的

粉瘤怎么得

文章插图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是指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后,腺体内因皮脂腺聚积而形成囊肿 。这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很多人都曾有过长粉瘤的经历,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青年人 。
皮脂腺囊肿好发于头皮和颜面部,其次是躯干部 。由于其深浅不一,内容物多少不同,因而其体积大小不等且差距很大,小的如米粒大小,大的如鸡蛋大小 。往往被诊断为脂肪瘤,纤维瘤等 。皮脂腺囊肿生长十分缓慢,但患者仍能感到其在逐渐增大 。
手术是皮脂腺囊肿唯一的治疗方法 。手术中可在与囊肿相连的皮肤,尤其是见到导管开口时,沿着皮纹方向设计梭形的皮肤切口,连同囊肿一起摘除 。分离时应特别小心,囊壁很薄,应当尽量完整地摘除 。如果残留囊壁,则易于复发 。如果术前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则应首先控制炎症,后期再安排手术 。


疾病名称:皮脂腺囊肿
疾病别名:俗称“粉瘤”
[编辑本段]基本概述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是指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后,腺体内因皮脂腺聚积而形成囊肿 。这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很多人都曾有过长粉瘤的经历,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青年人 。
皮脂腺囊肿好发于头皮和颜面部,其次是躯干部 。由于其深浅不一,内容物多少不同,因而其体积大小不等且差距很大,小的如米粒大小,大的如鸡蛋大小 。往往被诊断为脂肪瘤,纤维瘤等 。皮脂腺囊肿生长十分缓慢,但患者仍能感到其在逐渐增大 。
手术是皮脂腺囊肿唯一的治疗方法 。手术中可在与囊肿相连的皮肤,尤其是见到导管开口时,沿着皮纹方向设计梭形的皮肤切口,连同囊肿一起摘除 。分离时应特别小心,囊壁很薄,应当尽量完整地摘除 。如果残留囊壁,则易于复发 。如果术前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则应首先控制炎症,后期再安排手术 。

疾病分类
普通外科,口腔科
[编辑本段]症状
该囊肿呈单个或多个,柔软或稍坚实的球形肿物,直径1~3cm左右,位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内,与皮肤粘连,但基底可以移动 。有时在囊肿表面皮肤上可见点状凹陷的皮脂腺开口 。
皮脂腺囊肿多为单发,偶见多发,形状为圆形,硬度中等或有弹性,高出皮面,表面光滑,推动时感到与表面相连但与基底无粘连,无波动感 。皮肤颜色可能正常,也可能为淡蓝色或淡黄色,增大过快时,表面皮肤可发亮 。有时在皮肤表面有开口,可从此挤出白色豆腐渣样内容物 。这个开口即通向皮肤表面皮脂腺的开口所在,开口凹陷系导管长度不足所致 。
皮脂腺囊肿往往并发感染,造成囊肿破裂而暂时消退,但会形成瘢痕,并且易于复发 。皮脂腺囊肿癌变的机会极为罕见 。
[编辑本段]病理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 。主要为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 。囊肿中为白色凝乳状皮脂腺分泌物 。
[编辑本段]临床诊断
1.病史中询问肿瘤发生时间、部位及发展情况 。

2.该囊肿呈单个或多个,柔软或稍坚实的球形肿物,直径1~3cm左右,位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内,与皮肤粘连,但基底可以移动 。有时在囊肿表面可见点状凹陷的皮脂腺开口 。

3.注意与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鉴别:

(1)皮样囊肿:位于皮下,不与皮肤粘连而与基底部组织粘连甚紧 。常长在身体中线附近,好发于眼眶周围、鼻根、枕部及口底等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