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漏》教案反思


中班语言《漏》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中班语言《漏》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理解故事内容以及故事中“漏”的实际含义,细致观察画面,对角色的心理活动进行猜测与推理,并大胆表述,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漏》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以及故事中“漏”的实际含义 。
2.细致观察画面,对角色的心理活动进行猜测与推理,并大胆表述 。
3.感受故事有趣的情节,萌发对民间故事的兴趣 。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
活动准备:
故事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绘本图书,在这本绘本图书的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2.师:老爷爷、老奶奶在干嘛?为什么抬头?表情是什么样?
3.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爷爷奶奶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
二、播放PPT,观察图片,了解故事 。
【中班语言《漏》教案反思】1.出示图片 。师:看,有个什么动物呀?驴长的怎么样?除了驴还有谁?
2.师讲述故事第一段:从前有座驴背山,山腰间住着个王老汉,王老汉家养了一头大胖驴 。
3.出示图片 。师:这时,谁来了 。还有谁?他会是谁呢?为什么是小偷?(瞧那贼溜溜的眼睛像什么人啊?)
4.出示图片 。师:老虎和小偷看到了这么肥的的驴心里都是怎么想的?(幼儿讲述,师贴图 。)
5.出示课件图片 。师:晚上 。他们来了 。老虎怎么来?(偷偷摸摸,趴着来的 。)小偷怎么来?眼睛为什么向后看?(东张西望)为社么戴帽子?(模仿小偷的动作 。)
6.出示图片:老虎在干什么?(墙破了,挖墙角)小偷在干什么?(屋顶上,扒开屋顶)
7.出示图片 。王老汉被惊醒了,起床了 。奶奶呢?(有点醒,半梦半醒) 。奶奶说:…… 。那漏是什么意思呢?
8.老虎明白漏的意思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什么情况下才抓这头啊!)小偷呢?师讲述老虎和小偷的心里活动 。
9.出示图片 。小偷掉那里?从哪里看出来?他们俩吓的边跑边喊:“哎呀,是漏啊 。”他们认为漏是什么?(旋风 石头)
10.下雨了,老虎和小偷还想着大胖驴,一回头老虎和小偷碰了面,老虎认为谁是漏,小偷认为谁是漏 。遇到后她们心里怎么样 。
三、完整阅读,找出故事的结局 。
1.师:故事还没有完,大胖驴被吃掉、偷走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这漏到底是什么呢?
2.师:这个故事中的老虎和小偷怎么样?真愚蠢真笨,这故事可真有趣,真搞笑 。
3.师:今天老师讲的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漏》 。老师示范书写“漏”边说边讲解漏子的结构 。
活动反思:
这个绘本选自中国民间故事“漏”,为了贴切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特点,故事中的语言比较儿童化合生活化,其中的一些像声词,如:骨碌骨碌、悉悉索索、沙沙等既生动形象又能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 。在整个故事中“漏”作为贯穿故事始终的一条主线,因此孩子对“漏”其后的背景理解很重要 。
只有当孩子在相对熟悉的背景下理解故事时,才会投入到对些许不熟悉的情节逻辑中隐藏线索的察觉和思考之中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已经很少接触到房屋漏雨这样的现象,对于“漏”雨缺少直观的认识,所以要让孩子先弄懂什么是漏 。孩子只有理解了什么是“漏”,才能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和其中的诙谐幽默之处 。我在这个环节准备了玩沙的筛子,当孩子们分不清是“漏”还是“肉”时,我让孩子观察“沙子从筛子里漏下来的情景”,当我再问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漏了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漏沙的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