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前兆

1.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症状有哪些?
慢性白血病在小儿时期较少,约占儿童白血病的3%~5%,其中主要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genorsleukemia,CML) 。
CML在婴儿时期的临床表现与成人CML有显著差别,故一般将小儿CML分为幼年型和成人型 。文献中亦有分为婴儿型、家族型、幼儿型、成人型四型者,其中家族型与婴儿型的表现相似,只是常在近亲中发病 。
1.幼年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juvenilechronicmydogenousleukemia,JCML)此型几乎皆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尤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 。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可发生于家族性神经纤维瘤,生殖泌尿系畸形或智力低下的患儿 。
起病可急或缓,常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诉 。多见面部斑丘疹或湿疹样皮疹,甚至为化脓性皮疹,亦可见皮肤咖啡斑,皮肤症状可出现于白血病细胞浸润前数月 。淋巴结肿大,甚至为化脓性 。进行性肝脾肿大 。由于血小板减少而继发出血亦非罕见 。
JCML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故可造成红系增生障碍,血小板数与量异常,以及淋巴细胞功能异常 。与成人型不同,其异常增生主要在粒单系统,体外干细胞培养主要形成CFU-GM 。染色体检查多为正常,个别可见-7,+8(8三体)或+21(21三体) 。
周围血象白细胞增高,血小板减低和中度贫血 。白细胞中度增高,多在100×109/L以下 。未成熟粒细胞和有核红细胞可出现在周围血中,并有单核细胞增多 。白细胞碱性磷酸酶降低,偶正常 。血清和尿中溶菌酶增高 。HbF增高 。骨髓粒:
红为3~5:
1 。粒系和单核系增生旺盛,可见红系增生异常 。原始粒细胞在20%以下 。巨核细胞减少 。体外骨髓细胞培养以单核细胞为主 。
由于JCML常有发烧、肝脾肿大、中度贫血、白细胞增多,需与感染所致的类白血病反应鉴别 。还应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鉴别 。
2.成人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dultchronicmyelogenousleukemia,ACML)发病年龄在5岁以上,以10~14岁较多见,很少见于3岁以下儿童 。男女差别不大 。由于是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故粒系、红系、巨核系等多系受累,急变期可转变为淋巴细胞白血病 。
约85%以上的患儿存在Ph1染色体(即t(9:22)) 。对Ph1染色体阴性者,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又可分为有bcr重组(phbcr+CML)和无bcr重组(PH-bcr-cml)两亚型 。前者临床症状与PH1染色体阳性者类似,后者临床症状不典型 。
发病缓慢,开始时症状较轻,表现为乏力、体重减轻、骨关节疼痛 。体征可见巨脾、肝脏肿大、淋巴结轻度肿大、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很少有出血症状 。
周围血象主要为白细胞增多,80%在100×109/L以上 。血色素在80g/L左右 。血小板增多 。分类可见粒系增多,包括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 。原始粒细胞增多不明显,以中、晚幼和成熟粒细胞为主 。白细胞碱性磷酸酶减低 。HbF不增高 。血清免疫球蛋白不增高 。骨髓增生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原始粒细胞<>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什么症状
中医诊断 辨 证:
(1)气滞血瘀:证候:腔腹胀满、肋下有块,软而不坚,固定不移,苔薄脉弦 。证候分析:肝气郁结,脉络不和,积证初起,积犹未久,块物软而不坚,气滞则血行不畅,块物固定,胀痛一处,并无攻窜,弦为肝脉 。
(2)正虚瘀结:证候:积块坚硬,疼痛不移,神疲倦怠,不思饮食,消瘦脱形,面色萎黄,自汗盗汗,肌肤甲错,头晕心慌,唇甲少华,舌淡或暗,脉弦细或沉细 。证候分析:病势已久,正气已衰:脉络瘀阻故积块坚硬,疼痛加剧,脾胃运化无权,气血来源不足,故形体消瘦、神疲倦怠,不思饮食,面色萎黄,唇甲少华等 。气虚卫外不固,阴液外泄、见自汗阴虚则盗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