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关于端午节来源的故事 端午节的来历故事

每年的端午节,大家都欢天喜地的享受端午假期的快乐,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端午节其实从上古开始,就是一个忌日,也就是祭祀的日子,这里不单单说是祭祀屈原,而是从有很多祭祀的对象和传说,今天跟大家一起聊聊 。

6个关于端午节来源的故事 端午节的来历故事

文章插图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后来因为不同的朝代,人们对于一些英雄的崇拜就衍生出了不同的祭祀对象 。
近代学者如胡适、闻一多等,对端午节的来源有很多研究,民间多以纪念屈原、介子推、曹娥为主;历史烟云遮眼,是非难有定论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历史故事,发现一些端倪 。
【6个关于端午节来源的故事 端午节的来历故事】春秋时期纪念介子推(?—公元前636年)
传说晋国内乱期间,重耳带领一班人到处逃亡,因为饥饿,手下谋臣介子推曾割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充饥 。后来重耳回国后,忘记封赏介子推 。介子推也不介意,就带着老母亲归隐山林了,后来重耳想起逃难的日子,就想召回介子推,但是介子推不愿意回归朝廷,有人就出了馊主意,让重耳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结果介子推和其母亲均被烧死在山里 。
所以成为晋文公的重耳就下令每年的五月初五不得生火,只吃寒食,粽子是寒食的一种 。由此,后人认为端午节最早是纪念介子推的 。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是清明节 。
纪念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来源,每个朝代的诗词里都能有一些佐证,同时屈原的《离骚》也传于后世,经久不衰 。不过,关于屈原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史记·屈原列传》中 。屈原因为在朝廷上受到排挤,眼看山河破碎风飘絮,报国无门,所以在被贬黜之地,投入了汨罗江,后人为了纪念这一爱国诗人,发明了粽子,赛龙舟等等 。
纪念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
伍子胥原本是楚国人,因为父兄被楚国国君所杀,所以逃到了吴国,后来从吴国带兵为父兄报仇 。再后来呢,又帮助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成为春秋的霸主,但是越国使用离间计,让吴王夫差赐死了伍子胥 。
伍子胥死前留下遗言,说越军必会灭吴,吴王大怒,将伍子胥的尸体装进袋子里,在五月初五这天,扔进了江里,所以端午节这天也是后人为了纪念伍子胥 。
纪念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
卧薪尝胆的故事大家可能都知道,越王勾践对战吴国的战争大败,在谋臣范蠡的辅佐下,勾践卧薪尝胆,很快恢复国力,打败吴国 。据说,今日划龙舟的方式,其实是当年勾践练兵的方式,因此有人说,端午这个节日,也是为纪念勾践成功复国而设立的 。
纪念曹娥(130—143年)
在古代,孝子孝女的故事经常会被传颂,据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因为父亲溺于江中,打捞数日找不到尸体,年仅十四岁的曹娥沿江痛哭不已,在五月五日投江自杀 。令人称奇的是:五日后曹娥抱出父亲尸体浮出水面,世人惊奇 。当然这个故事肯定是被神话了,这个传说只是告诉我们要懂得孝顺父母 。
纪念周处(236—297年)
以往的经历中,我也没有听说过,端午节是纪念周处的,但是周处是何许人呢?据说周处是江苏宜兴人,三国东吴末年西晋初年人士,“浪子回头金不换”、“周处除三害”的典故,讲的就是他 。年少时,被称为“第三害”;后来努力向上,成为国之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