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无力怎么锻炼( 六 )


一是第三步功重点是凝神(即意守丹田),把注意呼气的意念放松了一些,所以气沉丹田的力量也就比较地小了:
二是丹田的容积较大,有气则开无气则合,开始真气进入丹田时有冲动感觉,但少量真气不足以充满丹田,因此便没有气感了,继续练功过几天丹田内充实起来,自然会有感觉,这是进步过程中一个必然的现象 。
2、随着功夫的进展,丹田真气不断充实,因此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现象,当以“丹田温热”最为相宜 。如发生大热,是“火候”太过,可放松呼气或不注意呼气,以减缓其热度;“丹田饱满”是真气充实的现象,必须饱满到一定程度,方能向下(会阴)、向后(命门)等处活动,要任其自然,不可过早意领;“丹田开阖”,感到丹田内如有一物在运动,或感丹田内一开一阖或左右,或上下,此种景象过去叫做“胎息”,这是真气在丹田中旺盛的表现,是很好的徵兆,由此就可以更好的意守丹田了;“丹田蕴珠”,丹田内如有鸡卵、有如儿拳大小不等一个固态的东西,古人把这叫做“丹”,是真气高度凝聚的一种表现 。
这都是在通关前后经常遇到的一些内景,是非常可喜的徵兆,应当谨慎的保持它的常在 。但这些现象因人而异,也不可能每个人、每种现象都遇到:没有,也不可妄想追求 。
3、由于练三步功丹田真气充实饱满,因此全身的生理变化也很多,如:
有一股气流环腰一周,前经肚脐,后经命门,在不断地转动,这是带脉通了,对通关很有帮助 。全身温热也是常有现象,此是热能提高,能增强抵抗力;但有的人发热过高,感到心烦不适,可采用六字诀中“呵”字诀即平 。有患胃下垂者,在第三步功中常感呼气时小腹向上挈引,这是由于胃体机能基本恢复,有力提升,和丹田气足有上浮力的表现,是治愈胃下垂的基本因素,不必介意 。
有因丹田气流向大腿者,属于一般情况,不必太在意;若气感下流力太过,丹田气不易积存者,改用盘坐式可以纠正 。有因欲向后转而久不得过者,可以提肛吸气导之;有因真气充足致性神经兴奋而遗精者,在这一阶段最易发生,应严加注意,及时采用“吸(吸气)、抵(舌抵上腭)、摄(提肛)、闭(闭目)”采药四字诀方法防治 。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
任督循环形成后,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时其他经脉也可相继开通 。如头顶出现动力,可改守上丹田 ( 脑中 ) ,可以灵活掌握 。练功时间仍每日
3 次,每次一小时左右 。此期间,会出现头皮奇痒,舌尖颤麻,全身如有电流乱窜,皮肤麻痒如有蚁爬,眉心、鼻梁紧张,环头拘紧等反应,亦因人而异,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约一月后各种动象渐会自然平息 。此后各种慢性病皆可明显好转或痊愈 。
注 意 事 项
1 、练本法须在静室内,明暗强度适宜,空气流通清新,又不可直接当风 。
2 、凡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不宁时,不宜勉强练功,须待心情平静后再练 。
更多请参考
3.怎么练丹田? 有经验的来说
丹田气是太极拳的一种内功心法,也可以说是太极拳的命门和核心,古话说得好,练武不练功,老来一场空;练拳不练气,总就白费力 。所以说,练丹田气是很重要的,有了丹田气,在练拳的时候你就感觉两肾发热,膀胱发涨,手指发麻 。出肾入肾是真诀,出肾入肾就是要求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相结合,形之于外即为胸腰折叠 。
每一个动作以腰为主宰,结合丹田带动还强调腰不动手不发,腰和丹田不动,即使四肢再灵活也是单摆浮漂,所以说练拳的时候必须做到,每招每势以丹田为主,以丹田为核心,这样练下去的话才能达到真正的胸腰折叠劲;以养生角度来说,丹田气可以使周身气血循环更快,使五脏六腑起到自动按摩作用,真正达到内外兼修之功效 。以技击角度上来说,丹田气是太极拳所特有的螺旋型的松活弹抖劲的动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