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常温下凝固成猪油状

1.蜂蜜变成像猪油一样很凝固,请问还能吃吗?
可以 。蜂蜜正常的状态下应该是液体状的,但是有的蜂蜜因为含糖分特别高,所以也是会凝结呈块状的,这样的蜂蜜也是可以吃的 。虽然状态改变了,但是实质还是蜂蜜 。
蜂蜜凝固是正常的,而且多数纯正蜂蜜存放常温下是有结晶现象,蜂蜜结晶是葡萄糖围绕结晶核形成颗粒,并在颗粒周围包上一层果糖、蔗糖等的膜,逐渐聚结扩展,而使整个容器中的蜂蜜部分或全部形成松散的固态状,即蜂蜜结晶,有这样现象蜂蜜纯度算是比较高的 。
蜂蜜凝固之后,只要温度开始渐渐升高,超过13度这样,蜂蜜就会渐渐融化,还会回到当初未结晶的样子 。它的质量味道、气味都不会有多大的变化 。

蜂蜜常温下凝固成猪油状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蜂蜜的结晶一般都是在常温条件下自然形成的 。秋冬春气温较低,所有的蜂蜜都比较容易结晶;夏季气温高,新生产的蜂蜜一般都不容易结晶,或结晶很浅 。蜂蜜结晶的温度范围是大于0℃和小于40℃,一般认为13-14℃是最适温度,但不同品种蜂蜜的结晶对温度的要求却有较大的差异 。
枣花、洋槐等不易结晶的蜂蜜需经深冬的持续低温才会慢慢地结晶,而油菜、野坝子等极易结晶的蜂蜜则总是在从蜂巢取出后的几天内迅速结晶 。在蜂蜜的结晶温度范围内,蜜温大于或小于最适温度,结晶速度都将相应放慢,超出范围则不能结晶 。
但蜂蜜一旦结晶,其自然融化过程就会更加的漫长,一般不能完全融化;特别是油菜等极易结晶的蜜种,会常年保持结晶状态,仅在夏季变得稀软一些,表层可能出现一些融化的液态蜜 。结晶蜜的完全融化,只有在持续4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实现 。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蜂蜜结晶
2.蜂蜜为什么会凝固?好象猪油?
结晶是蜂蜜重要的物理特性,蜂蜜是葡萄糖的饱和溶液 。在适宜条件下,小的葡萄糖结晶核不断增加,长大,便形成结晶状 。缓缓下沉,在温度为13—14℃时,能加速结晶过程 。然而蜂蜜含有几乎与葡萄糖等置的果糖,以及糊精等胶状物质,十分粘稠,能推迟结晶的过程 。蜂蜜较之其他过饱和溶液稳定 。在含水量低的蜂蜜中,大多数的结晶粒留在蜂蜜中,果糖掺杂在中间成为一体;在含水量高的蜂蜜里,结晶的葡萄糖粒很快沉底,形成明显的固态、液态两层,称之为“半结晶” 。
有时也发现葡萄糖晶体在上层,底层为液体,中间夹着气体,这是由于结晶蜜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把固态结晶核顶到上层,粘附于容器壁的缘故 。
3.蜂蜜变的像猪油一样是什么原因?
一些在家购买的蜂蜜在两个月内沉淀出“白糖块”,一些蜂蜜在两三年内都变成了“猪油” 。不过,吃一些“猪油”品尝起来还是一如既往的甜,这常常让消费者感到困惑 。蜜蜂蜜是假的吗?有猪油蜂蜜吗?
蜂蜜常温下凝固成猪油状

文章插图
【蜂蜜常温下凝固成猪油状】蜂蜜结晶是由于葡萄糖的不稳定性 。过饱和葡萄糖溶液沉淀葡萄糖并产生结晶 。蜂蜜结晶的原因有很多 。蜂蜜结晶与温度、水分、花粉粒和杂质有关,更重要的是,与自身的晶核有关 。
蜂蜜常温下凝固成猪油状

文章插图
如果温度高、含水量大、葡萄糖稀释度大,蜂蜜中的葡萄糖会被分离出来,蜂蜜会延迟结晶;如果蜂蜜中的花粉粒和杂质较少,葡萄糖沉淀的附着点就会减少,蜂蜜也会延缓蜂蜜的形成 。结晶现象一般都是正常的,是蜂蜜在存放过程中的正常质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