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狐狸又见乌鸦教案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狐狸又见乌鸦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大班语言活动狐狸又见乌鸦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感兴趣,能理解图示符号的含义,根据故事结局大胆创编故事情节,并初步尝试用图示符号表达,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狐狸又见乌鸦教案吧 。
【大班语言活动狐狸又见乌鸦教案反思】活动目标
1. 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感兴趣,能理解图示符号的含义 。
2. 根据故事结局大胆创编故事情节,并初步尝试用图示符号表达 。
3. 发展想象、推理和大胆表达的能力 。
4.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
5.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
活动准备
1. 结合故事情节的图片:
(图一)狐狸抬头看见乌鸦嘴里叼着肉;(图二)跟情景表演相符的简笔画图;(图三)狐狸和小乌鸦在一起分享美食 。
2. 操作图:分别表示狐狸和乌鸦不同表现的对比图,上贴角色头像 。
3. 用于角色表演的狐狸、乌鸦头饰各一 。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情节,初次感知图标
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狐狸和乌鸦第一次见面的故事吗?
师:那狐狸为骗到肉,对乌鸦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当时乌鸦的反应是怎样的?
师:狐狸在问候乌鸦,现在老师用一个简单的图标来表示一下(教师在狐狸的头像旁打上“?”),那乌鸦的反应是怎样的?
幼:乌鸦没有回答 。
师:对,老师也用一个简单的图标来表示一下 。(教师在乌鸦头像旁打上“x”)
师:接着狐狸又是怎么说的?乌鸦的反应呢?你们想用怎么样的图标来表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画相应的图标或请幼儿画)
师:
第三次狐狸又是怎么说的?乌鸦呢?(在狐狸头像旁画上羽毛及音符,在乌鸦头像旁画往下的箭头 。)
师:画上简单的图标,故事一看就明白了 。在这个故事里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二、根据结局创编故事,初步运用图标
师:上当受骗的乌鸦心情也不太好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着 。
有一天,狐狸又在树林里逛 。
一抬头,他发现了什么?是怎么想的?
师:你觉得狐狸这次还能骗到肉吗?觉得能的坐这边,觉得不能的坐那边 。
师:请大家说说理由 。
师:看来是各有各的理啊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请你也给狐狸三次机会,编成一个故事,并用简单的符号记录下来,然后讲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 。
师:谁愿意到上面与我们分享一下你的精彩故事?
三、接受继续创编任务,巩固运用图标
师:你想对乌鸦说什么?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其实故事还没完呢,请看这张图(出示分享图) 。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大家回去再编一编,并用图标把它表示出来,讲给爸爸妈妈听 。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很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们能踊跃参加续编活动,想象力丰富、大胆 。也能运用符号记录自己的故事 。并且给故事续编了很多不同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