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幼儿说谎问题( 二 )


但不论物质还是精神追求,都是无穷无尽的,一旦某一方面比上不别人,孩子便可能以说谎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面对这类说谎,不应当简单地采用批评的方法,而应采用耐心说服、讲明道理的方法,指出好孩子不能说谎,从而引导孩子切实认识到说谎是无用的、不光彩的 。同时注意与家长多交流,促进家庭教育的优化 。
3.开脱责任,逃避惩罚幼儿的这类说谎,往往是恐惧心理所致 。;而滥施惩罚就是造成幼儿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导致说谎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有的家长怕孩子变坏,常常不问清事由就训斥责备孩子;有的家长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动辄打骂;有的家长性格粗暴,孩子稍有不当之处就呵斥打骂 。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都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 。
孩子做错了事或有行为过失时,为了开脱责任,逃避家长、教师的惩罚或打骂,便有意说谎 。
一是只承认一部分错误,极力减轻错误的力量 。例如,为争夺玩具,路路打了玲玲 。当老师来处理时,路路却只承认轻轻推了玲玲一下,而否认打了玲玲 。
二是全部否认错误,极力表白不是自己的犯错误 。例如,扬扬在家,本来是他找玩具时打碎了桌子上的茶具,但却硬说不是自己打碎的 。
三是嫁祸于人 。例如,三个孩子在滑梯上玩,其中一个故意推人,推人者不仅否认是自己所为,还一口咬定是另一个孩子推的 。当然,也有嫁祸于物的,如找东西吃打破了杯子,不敢承认,便说是小猫打破的 。对于第一种情况,教师应当诱导和鼓励幼儿大胆承认错误,向对方赔礼道歉,说声“对不起”,而不宜采用批评、责备和惩罚的方法;对于第二种情况,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及时教育孩子,使他认识到说谎是诚实的表现,做错了事应当敢于承认错误,不敢承认错误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一定要杜绝责罚、打骂和歧视的做法;对于第三种情况,也应避免责罚与打骂,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当认真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提出批评,使之认识错误,改正不良的思想行为 。
作为成人,尤其是教师,更应当认识到,上述情况中不论是哪一种,其说谎的实质都是幼儿在恐惧心理支配下所采取的一种自卫措施,其错误和责任应更多地归咎于成人而不是幼儿 。所以,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处理这类错误的要领在于首先以省自己给幼儿心理造成的影响,而不是只严厉地指责孩子 。
4.成人说谎,殃及幼儿有些幼儿说谎,往往与成人的影响有关 。特别是幼儿家长的说谎行为,常是造成幼儿说谎的直接原因 。教师对幼儿说的话不兑现,也往往被幼儿视为“骗人” 。父母和教师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如果在孩子面前说了谎,就会使孩子产生“说谎不为错”的错觉,起码为他们的说谎骗壮了胆 。
“下一节我们搞评小红花活动,看哪些小朋友最能干!”可是,老师只是一时高兴说说而已,下一切却在室外组织起了游戏活动 。这使很多孩子认为老师在“骗人” 。老师的行为是无意的,但的确又是在“骗人”,这不能不影响到孩子 。幼儿说谎同象,形形色色,原因种种,性质也各不相同 。
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具备分析和评判幼儿说谎现象的能力 。除上面谈及的有关分析评判能力外,对于幼儿是否在说谎,首先要认真分析当时的背景,如幼儿年龄、一贯表现、能力水平、说话动机等 。其次要分析幼儿谈吐表情、话语内容与实际是否相互矛盾等 。有时不妨让幼儿实践一下自己所说的,如把所夸耀拥有的东西带到幼儿园来让大家看看,把夸耀能干的事表演一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