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幼儿说谎问题( 五 )


5.如何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
孩子的说谎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类 。
无意说谎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年幼的孩子分不清自己的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界线,企图用言语描述某种幻想的东西 。孩子会把他自己想象的东西当作事实加以描绘,形成无特殊目的的谎言 。这种谎言,实质上是孩子想象的反映 。有时,孩子的软弱和退缩,导致他们一时冲动,编造了谎言 。这种谎言属于防御性的 。
有意说谎通常带有明显的欺骗目的 。有时,孩子说谎是他们推理的产物,如,当他们知道一旦讲出事实将要受到惩罚时,就可能用谎言来掩盖事实 。或者,当孩子意识到不隐瞒事实将得不到社会承认或家长表扬时,也可能采用说谎的手法 。有意说谎容易变成一种习惯行为 。
对于孩子的无意说谎,家长不必过于追究,因为随着孩子认识能力的提高,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 。
而对于有意说谎,则要严肃对待 。
首先,家长要在家庭中形成宽容的氛围,不要过于苛求和责难孩子,更不能用体罚来对待孩子的过错,不要让孩子形成恐惧感,是防止孩子说谎的重要条件 。对于孩子的有意说谎,要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用事实来点穿谎言,让孩子懂得说谎是要受批评的,从一开始就堵住孩子说谎的企图 。此外,要着重从正面教育孩子从小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办老实事,让他们懂得不说谎的人才能心里平静,精神愉快 。
为了防止孩子说谎,成人首先要诚实、坦然、正直,真诚地对待孩子,不要为了成人自己而牺牲孩子的需要 。
6.家长如何对待幼儿说谎行为
许多家长会发现,三、四岁的孩子也会说谎,而且有的孩子说谎的次数较多 。家长们为此很担心,这么小就会骗人,那还了得?其实,家长不必担心,这是三、四岁孩子特有的现象 。那就是他们常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是他们想象夸张性的表现,成人不理解幼儿这一特点,往往误认为他们在“说谎” 。
说谎一般可分为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无意说谎较多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这一时期孩子的认识水平较差,由于缺乏一定的知识,有些话易被大人误以为是谎话
2.想象与现实的矛盾 。当孩子看到别人的玩具想玩而又不给他玩时,就会说:"我们家有很多玩具,比你的好玩 。"或者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有的孩子会说:"我爸爸是警察,叫他把你抓起来 。"这只是孩子的想象代替现实的一种表现.
不过,小班的孩子也会出现有意说谎,这多半是由于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引起的 。例如,有的孩子做了坏事说谎,原因是家长平时善用粗暴的管教方法,孩子因害怕遭到打、骂而说谎 。又例如,有的孩子想玩一样东西而家长因种种原因不让她玩,孩子因欲望未得到满足而想出理由说谎,你问他"刚才的东西放回去了没有?"他会说:"放回去了" 。
其实,他有可能藏在身上了 。生活中,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有时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模仿成人 。有的家长为防止孩子纠缠自己,常常制造一些美丽的谎言来应付孩子的要求,时间长了,孩子也就模仿起大人的说谎行为来了 。
1.家长应正确区分孩子的说谎原因,如果孩子的说谎仅仅是无意说谎,那么就不必以成人的道德观来衡量孩子 。
2.如果孩子是因害怕受到处罚而说谎,家长就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让孩子明白:小孩子犯了错误不稀奇,只要承认了还是好孩子,相信你会改正的,给孩子一点承认错误的勇气 。如果你硬抓住错误不放,打骂孩子,逼他承认,那么下次孩子还会说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