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身拼盘各种鱼类图解( 二 )


生鱼片制作上的讲究
加工生鱼片的刀工颇为讲究,所采用的刀法应因料制宜,灵活掌握 。但无论采用哪种刀法,都必须顶刀切,且刀与原料要呈90°夹角 。例如,取一块无骨刺、无皮的三文鱼肉,平放在砧板上,左手按住鱼肉,右手持刀垂直向下,用推刀法顶刀将鱼肉一片片切下 。注意,切鱼片时不可在切到一半时回刀,以保证鱼片的整齐、光洁、美观 。
标准的生鱼片以厚约3毫米为宜,且每片的重量在8~10克之间 。
3.凉菜做刺身拼盘时,通常用什么原料呢?
刺身”是外来词 。以前,日本北海道渔民在供应生鱼片时,由于去皮后的鱼片不易辩认其种类,故经常是取一些鱼皮,并用竹签刺在鱼片上,以便于识别 。这刺在鱼片上的竹签和鱼皮,当初被称作“刺身”,后来虽然不使用这种方法了,但“刺身”这个名称却保留了下来,不过已变成了泛指各类生鱼片 。
[ 刺身]即是生鱼片,有人直接音译为「沙西米」 。刺身是将新鲜的鱼或是贝肉,依照适当的刀法切成,享用时佐以酱油与山葵泥(Wasabi)调和之沾酱的一种生食料理 。
国内目前较常见的刺身种类有:红魽、鲑鱼、鲔鱼、鲷鱼(加纳鱼)、旗鱼、龙虾、芦虾等等 。
刺身(日语音“杀西米”)是将新鲜的鱼、贝、牛肉等原料,依照适当的刀法加工,享用时佐以用酱油与山葵泥(日语音“瓦沙比”)调出来的酱料的一种生食料理 。以前,日本北海道渔民在供应生鱼片时,由于去皮后的鱼片不易辨清种类,故经常会取一些鱼皮,再用竹签刺在鱼片上,以方便大家识别 。这刺在鱼片上的竹签和鱼皮,当初被称作“刺身”,后来虽然不用这种方法了,但“刺身”这个叫法仍被保留下来 。
刺身是日本料理中最具特色的美食 。若要追溯历史,刺身最早还是唐代从中国传入日本的 。据记载,公元14世纪时,日本人吃刺身便已经成为时尚,那时的人用“脍”字来概括刺身和类似刺身的食品 。当时的“脍”是指生的鱼丝和肉丝,也可指醋泡的鱼丝和肉丝,而那时刺身只是“脍”的一种烹调技法 。
直到15世纪,酱油传入日本并被广泛使用以后,刺身才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格式 。
一.刺身的特点
首先,刺身以漂亮的造型、新鲜的原料、柔嫩鲜美的口感以及带有刺激性的调味料,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近些年,随着餐饮业国际间交往的增多,世界各国好吃的东西都能在国内找到 。刺身也是这样,它已经从日本料理店走进了数量众多的中高档中餐馆 。
其次,刺身最常用的材料是鱼,而且是最新鲜的鱼 。常见的有金枪鱼、鲷鱼、比目鱼、鲣鱼、�鱼、鲈鱼、鲻鱼等海鱼;也有鲤鱼、鲫鱼等淡水鱼 。在古代,鲤鱼曾经是做刺身的上品原料,而现在呢?刺身已经不限于鱼类原料了,像螺蛤类(包括螺肉、牡蛎肉和鲜贝),虾和蟹,海参和海胆,章鱼、鱿鱼、墨鱼、鲸鱼,还有鸡肉、鹿肉和马肉,都可以成为制作刺身的原料 。
在日本,吃刺身还讲究季节性 。春吃北极贝、象拔蚌、海胆(春至夏初);夏吃鱿鱼、鲡鱼、池鱼、鲣鱼、池鱼王、剑鱼(夏末秋初)、三文鱼(夏至冬初);秋吃花鲢(秋及冬季)、鲣鱼;冬吃八爪鱼、赤贝、带子、甜虾、鲡鱼、章红鱼、油甘鱼、金枪鱼、剑鱼(有些鱼我们国家还没有) 。
第三,刺身的佐料主要有酱油、山葵泥或山葵膏(浅绿色,类似芥末),还有醋、姜末、萝卜泥和酒(一种“煎酒”) 。在食用动物性原料刺身时,前两者是必备的,其余则可视地区不同以及各人的爱好加以增减 。酒和醋在古代几乎是必需的 。有的地方在食用鲣鱼时使用一种调入芥末或芥子泥的酱油 。在食用鲤鱼、鲫鱼、鲇鱼时放入芥子泥、醋和日本黄酱(味噌),甚至还有辣椒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