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低血压的危害( 五 )


有些报导,辨证时,属气血双亏,用八珍汤、十全大补、人参养荣汤气虚痰厥头痛:用半夏天麻白术汤 。脾阳虚痰饮作眩:用苓桂术甘汤 。
预防:
平时养成运动的习惯,均衡的饮食,培养开朗的个性,及足够的睡眠 。所以低血压的患者,应过规律的生活 。
低血压患者入浴时,要小心防范突然起立而晕倒,泡温泉也尽量缩短时间 。
对血管扩张剂,镇静降压药等慎用 。
有直立性低血压的人:
可以穿弹性袜 。夜间起床小便或早晨起床之前先宜活动四肢,或伸一下懒腰,这样活动片刻之后再慢慢起床,千万不要一醒来就猛然起床,以预防短暂性大脑缺血 。也可以在站立之前,先闭合双眼,颈前屈到最大限度,而后慢慢站立起来,持续约10一15秒钟后再走动,即可达到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的目的 。
5.低血压有什么坏处?
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收缩压低于12千帕(90mm汞柱),舒张压低于8千帕(60mm汞柱),65岁以上的人收缩压低于13.33千帕(100mm汞柱),舒张压低于8千帕(60mm汞柱) 。低血压可分为原发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和症状性低血压 。无自觉症状的原发性低血压可不予治疗 。如果有晕跃等症状,可给予高钠饮食和药物治疗,症状性低血压应针对原发病因积极治疗 。
低血压属于中医学“眩晕”、“虚劳”、“晕厥”等范畴 。其病是因气虚阳弱,心脉搏动无力 。气机升降失调,清阳不升 。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低下所致 。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气虚型剿:证见头晕眼花,身倦疲劳,气短乏力,食后腹胀,四肢无力,舌质嫩,脉弱 。
2.阳虚型:证见经常头晕,喜热怕冷,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腻,脉细沉 。
3.气阴两虚型:证见心悸心慌,头晕头昏,气短,易疲劳,自汗,便于,舌质嫩红,脉细 。
一、可选用的西药
1.麻黄碱:
每次25mg,一日3—4次,口服 。
2.泼尼松:
每次10mg,一日2—3次,口服 。
3.地塞米松:
每次0.75mg,一日2—3次,口服 。
二、可选用的中成药
1.气虚型:
(1)补中益气丸:大蜜丸每次1丸,浓缩丸每次8丸,水丸剂每次6g,一日2—3次,用姜汤、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 。
(2)补气升提片:
每次5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年老、年幼、体弱者酌减 。
(3)六君子丸:
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
(4)黄氏健中丸:
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
2.阳虚型:
(1)参茸丸:
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
(2)济生肾气丸:大蜜丸每次口服1丸,或水蜜丸每次6g,均为一日2—3次,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 。
(3)右归丸:
每次1丸,一日3次,饭前温开水送服 。
3.气阴两虚型:
(1)黄芪生脉饮:
每次1以,一日2—3次口服 。
(2)益心复脉冲剂:
每次1袋,一日3次,开水冲服 。
低血压病人的食疗方
①如果低血压并伴有倦怠、乏力者为气虚 。可每天早晨用党参、红糖煮荷包鸡子2枚 。冬天可用老母鸡放党参炖汤喝 。
②如果低血压并伴有头晕、心悸者为血虚 。经常食用红枣、瘦猪肉、羊肉、鸽子肉 。冬天可用当归、生姜炖羊肉常喝其汤 。
③如果低血压并伴有怕冷、手足不温、腰酸背痛者,为脾肾阳虚,可常食桂圆、栗子、核桃 。也可用山药、苡仁、桂圆、红枣、花生米与大米、小米一起熬粥常喝 。
④如果长期低血压无明显症状者可每天早晨吃两个荷包蛋,常食些虾、甲鱼、牛肉、鸡肉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