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9个经典行书手札 行书作品王羲之

【研究对象】9个经典行书手札:
《奉橘帖》、《何如帖》、《平安帖》、《忧悬帖》、《孔侍中帖》、《频有哀祸帖》、《得示帖》、《二谢帖》、《丧乱帖》 。


【研究目的】探索王羲之对粗到细处理的方式和规律 。
【研究结果】呈现出5大特征:


一、字形由大到小:
11组由大到小,2组由小到大,2组大小相当;

王羲之9个经典行书手札 行书作品王羲之

文章插图
由大到小
王羲之9个经典行书手札 行书作品王羲之

文章插图
由小到大
二、上下粗细对比大:
对比大的有10组,对比小的有5组;
王羲之9个经典行书手札 行书作品王羲之

文章插图
前后对比大
王羲之9个经典行书手札 行书作品王羲之

文章插图
前后对比小
三、字组下部右斜:
右斜有10组,中轴线居中的有4组,左斜有1组;
王羲之9个经典行书手札 行书作品王羲之

文章插图
中轴线摆动大
王羲之9个经典行书手札 行书作品王羲之

文章插图
中轴线摆动小,下部左倾 。
四、字距前松后紧:
有12组是前松后紧,3组前后字距相当;
王羲之9个经典行书手札 行书作品王羲之

文章插图
前松后紧
王羲之9个经典行书手札 行书作品王羲之

文章插图
前后字距相当
【王羲之9个经典行书手札 行书作品王羲之】五、字由繁到简,由行楷往行草过渡 。
这15组字,无一例外都是由繁到简,大部分是由行楷往行草过渡,少数是前面的字本身比后后面的字笔画多造成的 。


繁到简分二种情况,
一是前后繁简对比大,如《得示帖》中“雾故也迟”和《丧乱帖》中“痛当奈何”;
王羲之9个经典行书手札 行书作品王羲之

文章插图
二是前后繁简对比小,如《奉桔帖》中“霜未降”和《丧乱帖》中“前患者善” 。
王羲之9个经典行书手札 行书作品王羲之

文章插图
前后繁简相当
【研究后思考】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是有根源的 。仅仅是在粗细的表达上,就有这么多的变化,其实远不止这五种变化,在每一种变化里面,还有大小上的区别,还有中轴线摆动幅度的区别,还有上下空间距离的区别以及在粗细程度上的区别 。
王羲之9个经典行书手札 行书作品王羲之

文章插图
作者创作
可以说,这5种规律里面无论在粗细之间的层次、字与字的间距、中轴线的摆动幅度也都没有一处是完全一样的 。
艺术所追求的,就是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在整个变化中又能看到统一 。
王羲之做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