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不要进入退烧误区

发热是小儿疾病最常见的表现之一,有的家长自以为熟悉,却常常步入小儿发热的误区 。

退烧不要进入退烧误区

文章插图
误区一:发热就紧张
吃奶、运动、哭闹、穿得过多等原因,均可使小儿体温暂时升高达37.5℃,甚至38℃,尤其是新生儿或婴儿更容易受以上条件影响 。因此,暂时的体温升高,只要全身情况良好,又无自觉症状,可认为正常 。但当患儿体温高于38.5℃时,应引起重视 。
误区二:洗澡会着凉
给孩子用温水洗澡,实际上也是一种降温措施 。类似的做法还有用湿毛巾敷头、枕冰袋等,目的是利用导热作用,或冰溶化、酒精蒸发时吸热作用来降低体温 。只要不是在室温很低的房间内,洗澡后及时擦干,孩子是不会着凉的 。
误区三:肉汤补营养
小儿因发热、呼吸加快和出汗,均可造成水分丢失,再加上进食少、呕吐,极易导致脱水 。这时应给孩子充足的水喝,最好是糖盐水 。一方面可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另一方面可达到降温目的 。但给孩子用肉汤补充营养是错误的 。此时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稀粥、菜汤、果汁和鸡蛋羹等 。
误区四:热退就病愈
生活中误以为热退了,病就好了的家长大有人在,往往导致患儿再次发热或原有疾病加重 。发热只是某种疾病表现出来的单一症状,热退只表明机体产热与散热的调节机制恢复正常,并不等于疾病痊愈 。
【退烧不要进入退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