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似乎只是“三伏”的专利,难道“三九”也会中暑吗?其实,这种中暑,实际上就是多发于婴儿的“婴儿闷热综合征”,又称“冬季中暑”,未满月的新生儿尤其容易患病 。
文章插图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小儿是“纯阳之体”,因此,自古有“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之说 。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要让小儿挨饿受冻,而是提醒人们不能让孩子吃得太饱、穿得过暖,才能安康无恙 。
谨防婴儿“冬季中暑” 过度保暖有害宝宝健康
父母给孩子不要“过度保暖”
“冬季中暑”是由于家长给孩子过度保暖或捂热过久而造成的 。新生儿或婴儿的散热主要靠皮肤蒸发散热的方式,因此,当他被捂得太久或过度保暖的时候,散热受到影响,自身的温度就会迅速升高,尤其是小婴儿又无法挣脱包裹的束缚 。宝宝就会通过加速呼吸来排放热量 。体温升高造成机体代谢加快,水分消耗增多,消耗的氧气同时增加 。这种高热环境的持续,很可能引起体内环境失调、一系列代谢的紊乱,以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功能的损害和衰竭;严重情况下,还会遗留后遗症 。特别是出生150天以内的婴儿,产热量大,出汗散热缓慢,这种产热和散热的不协调,使婴儿容易在环境影响下出现高热 。
严重可能影响智力
【谨防婴儿“冬季中暑” 过度保暖有害宝宝健康】 体温高于41.5℃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作用发生障碍,导致细胞缺氧,如体温达42℃~43℃持续数分钟以上,细胞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尤以脑、肝、心等病变最为突出 。由于脑缺氧,脑水肿可引起癫痫、四肢瘫痪、智能低下等严重的后遗症 。
如何识别“冬季中暑”
具体症状可表现为:宝宝出现面红耳赤、满头大汗、衣被湿透,有脱水表现、口唇干燥、皮肤干燥,并伴有嘴唇青紫、眼窝下陷、呼吸急促、抽搐等;同时,有持续高热症状,体温一般在40℃以上,最高可达42℃以上;大量水样或血水样稀便、吐奶等;甚至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或呼吸不规则,口唇、指甲青紫,精神极差,哭声低弱,反应迟钝,抽搐;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衰竭、休克 。
孩子“冬季中暑”如何急救
一旦孩子发病,家长要立即除去捂热的因素 。首先,把包裹宝宝的重重衣物或被子解开,让宝宝的身体脱离高温环境;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刚刚从一个高热的环境中出来,不仅浑身是汗,而且毛孔张开,这时也最容易受寒凉空气侵袭而感冒 。所以,务必在去除过厚衣被的同时,在温暖的居室把孩子头上和身体上的汗擦干,换上干爽的内衣,避免感冒 。如确定宝宝无汗和穿着适度,就把他移至空气新鲜和通风良好的地方,让他喝一些温水,并用一些他喜爱的食品或玩具让他保持心情愉快 。
如果宝宝“烧”得特别厉害,父母可以采用给孩子洗澡的方式给孩子降温 。让孩子洗温水澡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因为孩子往往很喜欢洗澡,家长也容易操作 。但浴室的温度要有保证 。如果没有条件洗澡,还可以考虑用温水擦浴的方式为孩子进行物理降温:把几块纱布和毛巾浸泡在34℃~37℃的温水中,微微拧干,把纱布放在宝宝的腋窝下和大腿根部,同时用毛巾轻轻地擦拭宝宝的胳膊、腿和手脚 。纱布隔几分钟换一次 。每次擦浴一般进行20~30分钟 。
因为孩子多是小婴儿,所以不要因为怕宝宝“烧坏了”而擅自用退烧药 。如果宝宝表现的症状比较严重,家长们在家稍做处理后,一定要立即送医院请医生进行及时处理 。
- 宝宝护理:3岁前宝宝别“独自”看电视
- 秋冬季宝宝易患“烂嘴角”
- 婴儿总流口水应该如何护理
- 时尚:孕妈咪“巧”穿扮
- 中班数学活动学习“6的组成”教案反思
- 如何回应“八个月后母乳就没有营养了”!
- 经验:给孩子喂饭备“四把勺”
- 新生宝宝也有“三围”标准
- 女性高危妊娠“雷区”多
- 新生儿护理:穿衣有哪些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