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有趣的线条教案反思( 二 )


引导幼儿采用多种甩绳的方法 , 如抓住绳子的一头甩动 , 或抓住绳子的中间甩动 , 或将绳子向上抛 , 或转圈甩动绳子等 , 形成差异较大的线条图 , 以促使想像的发散 。
师:(让幼儿展开想像)小朋友们看 , 线条图现在又像什么呀?
幼:横看像一棵茂盛的树、像漂亮的蘑菇房、像一顶厨师帽……倒过来看像老爷爷的鼻子和胡子……竖着看像一只肥肥的耳朵……
三、分散玩线条游戏 。
1、全体幼儿参与 , 每人拿一根毛线绳操纵 , 形成线条图 , 要求边玩边想象 。
师:我们每人拿一根绒线 , 用不同的方法甩动 , 让毛线绳落在桌子上 , 然后左看看 , 右看看 , 想一想它像什么 。
幼儿操作讲述 , 教师巡回指导 , 引导幼儿边玩边轻声讲述“我觉得它像XX” , 鼓励幼儿相互间观察和讲述 。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用完整的语句“我觉得它像XX”表述自己的发现 。借助视屏转换仪展示幼儿作品 , 及时鼓励幼儿认真观察 , 积极表述 。
(评析:
一条绳子形成的曲线变化多端 , 每甩一次都会出现新的线条图 。通过线条图的可变性和新异性吸引幼儿 , 促进了幼儿无限的想象 。)
2、第二次操作讲述 , 要求幼儿能将线条图编成一段话 。
师:这次可以拿一根毛线绳 , 也可以拿两根毛线绳操作;可以单手操作一条毛线绳形成一个线条图 , 也可以双手各操作一条毛线绳 , 形成两个线条图 , 边操作边轻声讲讲它像什么 , 在干什么或是什么样的 。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 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整讲述 。
请个别幼儿讲述 , 及时帮助幼儿讲完整语句 。借助视屏转换仪展示幼儿作品 。
幼A:我觉得它像一只蝴蝶 , 蝴蝶飞来飞去在找伙伴玩 。
师:谁能用不同的话来说说这幅画呢?
幼B:我觉得它像一只美丽的蝴蝶 , 它在阳光下跳舞 , 吸引了许多的动物来 , 它们都夸蝴蝶跳舞跳得好……
幼C:我觉得它像一只北极熊 , 它的脚踩在冰冷的雪地上 , 寻找吃的东西 , 可是什么也没找到 。
幼D:我觉得它像一条蛇 , 它把长长的身子蜷在一起 , 正在泥洞里冬眠呢!
谁还能用不同的话来说说这幅画呢?
(评析:在幼儿掌握讲述完整语句的基础上加深难度 , 让幼儿同时操作两根毛线 , 学习用一段话进行表述 , 激发了幼儿对创编故事的兴趣 。)
3、第三次操作讲述 , 要求幼儿能将线条图编成一个故事讲述出来 。
师:现在请你继续玩绒线 , 需要几根便拿几根 。看看这回它又象什么 , 然后把它们编成一个小故事 。讲讲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谁?它们在干什么?结果怎样?编好后讲给旁边的小伙伴听 。
幼儿边操作边进行创编故事 ,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 帮助幼儿确定主题 , 完整讲述故事 。
借助视屏转换仪展示幼儿作品 , 幼儿讲述自己编的故事 , 要求讲述的幼儿声音响亮 , 语句、情节讲述完整 , 其他幼儿能耐心、专注地倾听 。
幼A:星期天的早晨 ,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乘着摩托车到外婆家玩 。开着开着 , 一不小心撞到了一棵大树上 , 我们都摔了个大跟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