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活动猫捉老鼠教案反思


中班音乐活动猫捉老鼠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中班音乐活动猫捉老鼠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不同的动作及猫与老鼠角色的变化,借助观察的经验,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不同的老鼠动作造型,在教师动作的提示下,有节奏地做老鼠跑、吃米等动作,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猫捉老鼠教案吧 。
活动目标:
【中班音乐活动猫捉老鼠教案反思】1、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不同的动作及猫与老鼠角色的变化 。
2、借助观察的经验,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不同的老鼠动作造型,在教师动作的提示下,有节奏地做老鼠跑、吃米等动作 。
3、在教师的提醒下知道遵守游戏规则:扮演老鼠时,蹲下后不随便移动,等大家唱完最后一句时,才能跑回座位 。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观察过老鼠之类的小动物,并用动作表现过他们的造型 。
2、幼儿用书:《猫和老鼠》 。
3、猫和老鼠的头饰各一个 。歌曲磁带、录音机 。
活动过程:
一、回忆原有了解老鼠的造型 。
1、幼儿回忆以往观察的经验,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老鼠的造型 。
2、教师反馈幼儿的典型动作,引导幼儿用手部动作和身体的屈伸,来表现老鼠跑、吃米、睡觉 。
二、幼儿听音乐,跟随教师边唱歌边学习表演2―3遍,并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不同的动作 。
1、引起幼儿对歌词内容的关注 。
教师:小老鼠出去干什么?让我们听听歌里是怎么唱的?
2、提问歌词内容
教师:小老鼠跑出去干什么呢?应该唱快些还是唱慢些?吃完米干什么?应该唱快些还是唱慢些?让我们大家唱一唱 。
3、教师唱歌曲,同时带幼儿边唱歌边表演 。引导幼儿用创编的动作表现歌词内容 。
三、启发幼儿猜测第四段歌词并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 。
教师出示猫图片,启发幼儿猜测歌词并学习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 。
四、一起来表演 。
活动反思: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 。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 。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