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说到用药安全,很多人可能会马上想到药物本身的副作用,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影响到用药安全,药物剂型就是其中之一 。药物剂型可以根据给药途径分为口服制剂、吸入制剂、外用制剂、注射剂等 。相较于成人而言,剂型因素对儿童用药安全影响更大 。这是因为儿童的生理构造及用药体内过程和成人不同造成的 。如新生儿的相对体表面积比成人大,而且皮肤角化层薄,皮肤外部用药时吸收快而多,可能导致全身性不良反应;又如婴幼儿脂肪含量较成人低,脂溶性药物不能充分与之结合,可能导致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增加,进而引发不良反应等 。
口服制剂 小心卡住喉咙
儿童服用大颗粒的片剂或胶囊剂时,易发生卡住喉咙、反胃、呕吐等情况 。有统计表明,不适宜的口服制剂可能造成胃排空障碍、肠梗阻、幽门狭窄,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且绝大多数都发生于婴幼儿患者 。儿童在使用缓控释或肠溶的片剂或胶囊剂时,如果每片(粒)剂量过大,只能掰开服用 。但对于缓控释制剂来说,掰开使用不仅使得药物在体内缓慢平稳释放的效果丧失,药物的突释效应还可能导致毒性反应 。在胃液环境中不稳定的药物(如多酶片)或者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吲哚美辛片)一般会被制成肠溶制剂,掰开使用也存在相应的安全隐患 。因此,家长应该了解,适合儿童吃的药应该是不会造成吞咽困难,且口感好的 。颗粒剂、缓释颗粒、速溶膜剂等都适合孩子 。
吸入剂 容易出现吸入不足
吸入制剂是指药物以雾状形式传输至呼吸道或肺部以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制剂 。它给药方便,可避免吞咽问题,不会影响孩子的胃肠道,所以在儿童使用的药物中吸入制剂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一些治疗哮喘的药物 。不过,小儿使用这类药物时,因其呼吸道的解剖学特点和成人有差异,易导致吸入的药物有效剂量不足;每次使用吸入剂后如果不按说明书提示及时漱口,药物在给药部位的局部沉积可导致药物性鼻炎、咽炎、口腔溃疡、鹅口疮、声音嘶哑等副作用 。
外用药 可能会伤皮肤
贴剂、膏剂等外用制剂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疾病,或通过皮肤吸收作用于全身 。这类药物可持续释放,用药方便,也能避免吞咽损伤和损伤胃肠道,因而也适合用于儿童 。但这类药物存在一些安全性的问题,由于儿童的相对体表面积较大且皮肤通透性较高,外用药物时较成人更易吸收,有引发全身毒副作用的风险 。以皮质类固醇制剂为例,在治疗幼儿皮肤湿疹时,如果涂药的面积比较大、疗程比较长,就可能让皮肤变薄,甚至会让肾上腺功能受损,以及出现生长停滞等不良反应 。此外,作用于全身的外用贴剂具有的滞后效应也易被忽视:药物在皮肤中形成贮库,贴剂即使在移除几小时后,仍会有药物持续释放进入血液,如发生不良反应,即使除去贴剂后反应依然会持续 。
滴鼻滴眼剂 小心全身毒性反应
通过鼻、眼、口等部位给药的制剂一般起局部治疗作用,但药物也可能通过黏膜血管进入血液从而导致全身作用,儿童黏膜血管丰富、吸收迅速,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 。例如,曾有个案报道,小儿使用了治疗鼻充血的萘甲唑啉滴鼻剂后,出现了呼吸困难、呕吐等全身毒性反应;还有患儿使用氯霉素滴眼液后,由于发生了全身吸收,产生了急性贫血症状 。
注射剂 直接入血风险更大
注射剂适用于急性抢救或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具有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等优势 。然而正是由于上述优势,导致注射剂在儿童患者中出现过度使用的现象 。实际上,由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注射剂带来的风险远大于其他制剂:注射剂易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如臀肌挛缩、血栓性静脉炎等;注射剂中的杂质、辅料,以及代谢产物等,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甚至肝肾功能损伤 。
- 怎么给孩子喂药?孩子怕吃药试试这三招 喂药可用注射器
- 孩子怕吃药试试这三招 喂药水用注射器
- 如何帮孩子摆脱“电子保姆”
- 小孩子总爱趴着睡 警惕睡眠呼吸障碍
- 孩子哭闹耍赖,原来三招就能搞定!
- 蚊虫为何“独宠”孩子?孩子爱招蚊子怎么办?
- 孩子断奶,是新的开始和对妈妈们的解放!
- 小孩发烧抽搐要住院吗
- 翟姓孩子取什么名字好_姓翟男孩取什么名字
- 激光玩具有伤视力 孩子需谨慎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