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三只猴子教案反思( 二 )


教学反思
《三只猴子》这首歌曲是由台湾著名歌星张帝演唱的曲调进行改编的 , 歌曲幽默诙谐 , 曲调活泼 , 趣味性强 , 叙述着猴子在床上跳 , 妈妈焦急的有趣事件 , 深受孩子所喜爱 。歌曲共有四段 , 曲段中十六分音符XXXX XXXX∣ 的节奏与部分歌词的演唱 ,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 。因此 , 我将唱好其中的十六分音符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
并通过图谱、肢体动作、有趣的指偶表演等重点练习 , 让幼儿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 , 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 达到熟悉歌曲旋律的效果 , 进而学唱歌曲 , 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
通过教学 , 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方面:
1、深入分析教材和幼儿是组织好歌唱活动的前提 。
我从歌星张帝的演唱风格入手 , 分析《三只猴子》的歌唱风格 , 认真处理歌曲前、后两部分的因果关系 , 加以引导 。本歌曲前半部分变化少 , 重复多 , 便于幼儿记忆 , 但幼儿对旋律中十六分音符与歌词的配唱较难 。因此 , 我采用难点前置的方法加以练习 , 采用设疑的方式把歌唱活动和练声融为一体 , 并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 , 借助简单的图谱、动作练习节奏 , 以达到熟悉歌曲旋律的目的 , 进而轻松地学习歌曲前半部分 , 这一环节我安排了20分钟;后半部分虽然只有一个自然段 , 但歌词风格与前半段截然不同 , 可视为独立歌曲来学习 , 但由于前半部分的学习 , 幼儿对歌曲的旋律已熟悉 , 后半部分只需对歌词的处理 , 我注重借助图片 , 分析后半部分的住院结果 , 所以幼儿对学习此段也就不存在很大困难 , 这一环节我安排了10分钟 , 最后安排游戏 , 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可长可短 。
2、采用有趣的教育手段是幼儿唱好歌曲的保证
对《三只猴子》歌曲的学习 , 我始终贯穿着幽默、诙谐的这条主线 , 为了达到其效果 , 我从引入开始 , 采用出示图片设疑→分段重点学习所采用的图谱及教师肢体动作 →最后的游戏 , “红色创可贴”的画龙点睛 , 以至于开着救护车送受伤的猴子到动物医院的过程 。所采用的方法 , 手段无不体现出“趣”的引导 , 使幼儿在玩中学 , 玩中唱 , 玩中来表现 。
3、教师的情绪渲染是幼儿学习歌曲的动力 。
《纲要》中提出“要让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为了让幼儿达到乐学状态 , 我利用老师自身的优势 , 用自己的表情、眼神和身体等肢体语言感染幼儿 , 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 并以大胆、风趣的表现带动孩子学习 , 使孩子的学习始终在一个兴奋点上 , 从而能较轻松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 快乐地学唱歌曲 。
不足与调整:
1、前后两部分的时间安排上 , 预计较合理 。但在实际操作时 , 后半部分幼儿比较不能完全地掌握 , 可作为延伸活动将材料放在音乐区角进行延伸 , 巩固加强练习 。
2、在练习唱好十六分音符的时候 , 大部分幼儿比较无法控制住自己的速度 , 要使幼儿速度快而不乱 , 可增加几次边拍节奏边有节奏地念歌词 , 感知歌词的节奏 , 也可以把十六分音符独立提供 , 配合歌词边拍手边念或边拍手边唱歌曲来重点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