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唱歌像在说话( 六 )


六、支点与对抗
如用双手举起一副石担 , 我们的脚是向下踩的 , 土地是起向上托起的作用;我们的手向上推 , 而石担又是向下压 。于是 , 这里就有四个方向的力 , 脚和地面产生了一种对抗 , 手和石担又产生了对抗 。我们人的身体等于气柱 , 小腹和声带是气息的两个支点 。气息往上走被声带挡住 , 这里也有“力”的对抗问题 。那么 , 在歌唱时小腹的支点有无变化?如果有变化是向上 , 还是向下?关于这个问题是有争论的 。
唱歌时 , 气息不停地向外流出 , 气柱越来越短 , 同时 , 小腹也向内收进来 , 帮助压迫肺中的气产一定的流量呼出 。在这样的情况下 , 怎么可能把“支点”老是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 , 而不随着气息的运用向上移动呢?但我们不可忘记 , 虽然“支点”随着气息的呼出不断地向上移 , 还是要保持住那向下压的力量 。
我在新加坡听过一个女高音独唱 , 她是代表加拿大到各国作巡回演唱的 。但她唱到高音时 , 脖子拉得长长的 , 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原来她是专唱德国Lied的 , 德国派唱法主张“支点”永远在腹部不变 。试问唱高音怎么可以把音管拉得那么长呢?
我们再看看前面所述的打气筒原理 , 活塞柄不断向上推 , 活塞也随之渐渐地上去以保持筒身的压力 , 气息则从筒口喷出 。如果将气筒打气比作人体的歌唱活动 , 即是说 , 横膈膜和声带的距离越来越短 , 所以支点也逐渐改变位置 , 怎么可能老停在固定的地方不动呢?
七、用工具来测验
用一块木板 , 长度比我们的肩宽一些 , 宽度比我们的鞋子长度稍宽四角打一个洞 , 用两根绳子穿过洞 , 绳子的长度与我们垂下的手指处相齐(参阅图八) 。我们站在木板上 , 吸一口气 , 然后将气闭住 , 张大口用力拉绳子 , 就可以感觉到什么叫对抗了 。这时 , 我们的脚增加了与地面的对抗 , 同时也了体内的气息与声带的对抗 , 这样高音更容易出来 。
我们还可用可口可乐的空铝筒(空啤酒筒) , 剪成象邮票大小的铝片 , 将两片铝片合起来(用手将铝片弄得稍弯曲一些) , 于是合起来的铝片当中就有一个缝 。再在铝片的一头夹上一片旧绸布(可叠成三根火柴那样宽) , 然后用铁丝将铝片绑起来 , 就成为一个哨子 。
怎样唱歌
一、气息
说道这个话题 , 就有些茫然 , 因为这是最不好用言语表达的东西 。我在唱歌之前 , 练美声两年 , 给我的感悟很深 , 气息基础对我的帮助很大 。
一般没有学过声乐的人发声很平 , 就用平常说话的位置(嗓子)发音 , 我们叫它声音发“白” , 没有色彩、没有过滤 。以下我就表述一下美声练声的方法 。
声音应该以小腹为根源 , 想象声音透过后脊梁 , 到脑后 , 到口腔后根 , 整个声音应是竖立的 , 靠后的 。
请找一找这样的感觉:你大口咬一口苹果 , 露出上牙齿 , 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时 , 发出“嗯”的声音 , 感觉声音在口腔后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 , 这就是美声发声的一个共鸣点 。接下来把气息下沉 , 小腹膨胀 , 稍在小腹用力一顶 , 在刚才的位置发声 , 男声喉结压下 , 女声多注重声音在脑后靠上的位置 , 你会发现声音比以前要大多了 。经常靠墙练习有助于发声 , 因为靠墙可以接触你的后脊梁 , 让你更容易找到感觉 , 并且胸腔的共鸣能和墙产生共振 , 让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