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肚子痛是怎么回事( 四 )


1.肝气犯胃
本证按其不同情况,可分为气滞、火郁、血瘀三种类型 。
(1)气滞
主证 胃脘胀满,痛引两胁,嗳气频繁,噫气或失气后疼痛稍减,舌苔薄白,脉沉弦 。
分析 情志不畅,气郁不舒,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疼痛;气病多游走,胁为肝之分野,故痛引两胁;胃气上逆故嗳气频繁,噫气失气后,气逆暂缓,故疼痛亦稍减,苔白,脉沉弦为肝郁之象 。
治则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
选穴 肝俞、脾俞、胃俞、中脘、粱门、章门、手三里、足三里 。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晃拨俞穴行气法,捏拿背肌理气法与推揉腹部和中法 。
若痛甚而噫气呕恶者,可同取双内关、双内庭、以利气止痛;如泛呕酸水,时时嘈杂;且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则胆火上乘,故见口干而苦;苔黄脉弦数乃肝胃郁热所致 。
治则 疏肝、泄热和胃 。
选穴 肝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章门、手三里、足三里 。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提拿捏背助运法,按揉腹部消积法,揉压阳阴清热法,加用推揉胸胁疏肝法(见发热) 。
痛甚者,可用拇、食指分别捏拿两侧血海、粱丘、如痛已缓和,肝脾未调,可用双手拇指对揉、对压两侧三焦俞,单拇指按揉中脘,以调理三焦 。
(3)血瘀
主证 痛有定处而拒按,多为刺痛,食后更甚,或见吐血便黑,甚则舌紫,脉涩 。
分析 久痛入络,络脉损伤,故吐血便黑;瘀血为有形之物,故痛有定处而拒按;食与瘀并,故食后痛剧;瘀血阻滞血行不畅故舌紫、脉涩 。
治则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
选穴 肝俞、脾俞、胃俞、章门、内关、劳宫、粱丘、内庭 。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晃拨俞穴行气法,捏拿背肌理气法,擦摩上腹散寒法;配用揉压阳明清热法,加用远端诱导止痛法(双拇指同取两侧内关、劳宫、粱丘、内庭) 。
如呕血便血不止,以药物治疗为主,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施术手法 。
2.病邪阻滞
(1)饮食阻滞
主证 胃脘胀痛,嗳腐,厌食或呕吐,吐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实 。
分析 食停胃中,传化失常,故胃脘痛胀;饮食停滞,胃气不降而反上逆,故嗳腐或呕吐;吐后积滞去而痛减;食浊熏蒸故苔厚腻;胃气与宿食相搏,故脉滑实有力 。
治则 消食导滞 。
选穴 脾俞、三焦俞、粱门、天枢、手三里、足三里 。可重用提拿捏脊健运法,按揉腹部消积法,拿揉抖颤导滞法,配用按压背腰镇痛法与揉压阳明清热法 。
胀痛甚者,可双拇指同按双侧天枢,以行气导滞;食滞化热,可晃拨两侧大肠俞 。
(2)寒伤胃阳
主证 因受凉饮冷而胃痛暴作,痛势较剧,喜温熨热饮,泛吐清水,或有恶寒发热,苔白脉紧 。
分析 突受寒邪,胃中阳气不得宣通,正邪交争,故胃痛暴作;恶寒发热,苔白为寒邪外袭所致;脉紧主寒主痛 。
治则 温胃散寒止痛 。
选穴 胃俞、脾俞、中脘、粱丘、内庭 。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捏拿背肌利气法,搓擦胃俞温中法,推揉腹部和中法 。配用提拿捏背健运法与擦摩上腹三寒法 。
3.脾胃虚弱
(1)脾胃虚寒
主证 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细缓无力 。
分析 脾胃虚弱,寒气凝滞,故胃痛隐隐;中阳不运,水饮停聚,故痛不甚而珐吐清水,喜暖喜按;脾阳虚故四肢欠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缓无力 。
治则 温脾健胃 。
选穴 肝俞、脾俞、三焦俞、粱门、中脘、章门、手三里、足三里 。除拿揉抖颤导滞法和揉压阳明清热法不易使用,以上基本手法均可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