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肚子痛是怎么回事

1.肚子痛+胃痛,怎么办?
肚子痛是有很多种的 。
“肚子痛”就是医生说的“腹痛”意思 。“腹痛”所包括范围很广,不是通常人们所理解只包括胃、肠、肝、胆、胰,还包括腹腔里的所有器官、组织以及腹壁的肌肉出了问题都会引起
绞痛:多是痉挛在捣乱,好像在把东西绞转的痛,多为结石、肠堵塞、急性肠炎 。
烧灼痛:往往是胃酸多,像胃里有团火在燃烧 。多为消化性溃疡或其前兆 。
隐隐作痛:可以忍住,轻微的痛感 。
闷痛:像有重物压着,或肚子里有东西而不舒服 。
咬痛: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里面啃咬的痛 。
感觉疼得厉害不厉害
剧痛:是指痛到令人受不了的程度,不排除:胃或十二指肠穿孔、胆囊(道)结石、阑尾炎及肠梗阻、输尿管结石、嵌顿疝等,女性有下腹部疼痛时,应特别注意子宫外孕或妇科其他急症 。
轻痛: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附件炎、慢性盆腔炎等疾病 。如何看病挂号
根据腹痛轻重缓急,可按以下顺序就诊:
1、普通外科 发生在右上腹和右下腹的急性腹痛,一般首次就诊应挂普通外科 。腹部胀痛、伴呕吐、不排气、不排便的病人,应除外肠梗阻,均应去普通外科就诊 。
2、消化内科 发生在中上腹、左上腹、左下腹的急性腹痛,或者慢性上腹痛伴反酸或呕吐、腹泻的病人,应去消化内科就诊 。
3、泌尿外科 急慢性左、右腰腹痛,伴血尿的,应确诊有无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肥大造成的尿潴留等 。
4、妇科 女性病人,在行经期、月经中期或者有停经史的,突发急性腹痛,应去妇科就诊 。确诊是痛经还是宫外孕等疾病 。
5、儿科
14岁以下的儿童,应该去看儿科 。普外科
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 。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 。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 。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 。”至于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痛症,《内经》曾指出:“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在临床上与胃痛是有区别的 。
胃痛发生的原因有两类:
一是由于忧思恼怒,肝气失调,横逆犯胃所引起,故治法以疏肝、理气为主 。
一是由脾不健运,胃失和降而导致,宜用温通、补中等法,以恢复脾胃的功能 。
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宫能症 。也见于胃粘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病 。
(病因病理)
1.肝气犯胃 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之疏泄失调,横逆犯犯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则胃脘头痛正如沈金鳖所说:“胃病,邪干胃脘病也 。惟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 。”若气郁化火,可致疼痛加重;火郁日久,致肝胃之阴亏耗,则病程每多缠绵;如久痛入络,络脉损伤,则见吐血,便血等症 。
2.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肥甘之品,以致脾胃受伤,食滞中焦,气机不利而产生胃脘疼痛 。或因寒凉伤中,胃阳被遏,正邪交争,而胃痛乃作 。
3.脾胃虚弱 病后脾胃受损或素体脾胃虚弱,中阳不振,寒从内生,以致脾不运化,胃失和降,而发生疼痛 。胃阴素虚或病久阴伤,胃失濡养,胃气不和亦能发生疼痛 。
上述病因,既可单独致病,又往往相互影响,而出现寒热互见、虚实错杂、阴阳并损之证候,临证时必须灵活掌握 。
(辩证论治)治疗胃痛,首应辨其疼痛的虚、实、寒、热性质及病在气在血,然后审证求因,给于恰当的治疗 。大抵新病暴痛,痛势急迫而痛处拒按者多属实证;久病痛缓,病势绵绵而痛处喜按者,多属虚证;寒证疼痛,喜温熨热饮,遇寒则疼增;热症疼痛,喜凉熨冷饮,遇热则痛剧;以胀痛为主,或痛引胸胁,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此多为气滞;痛处固定不移,多为刺痛者,常属久病血瘀;若烦热似饥,舌红无苔或少津者,多属胃阴不足之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