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适合吃什么( 三 )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 , 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 , 遥祭牛郎织女 , “香案”都是纸糊的 , 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 , 琳琅满目 。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 , 比高下 , 看谁的制作精巧 。今天 , 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 , 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 , 拜祭牛郎织女 。
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 , 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 , 以巧果最为出名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 , 款式极多 。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宋朝时 , 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 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 , 然后和入面粉、芝麻 , 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 , 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 , 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 , 入油炸至金黄即成 。手巧的女子 , 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
此外 , 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 , 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
【吃巧食】
七夕节的饮食风俗 , 各地不尽相同 , 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 , 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 。吃云面 , 此面得用露水制成 , 吃它能获得巧意 。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 , 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 , 俗称“巧人”“巧酥” , 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 , 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
3.七夕节吃什么??
农历七月初七 , 是我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节 , 又称“乞巧节” 。
七夕节的饮食风俗 , 各地不尽相同 , 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 , 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 。
1、饺子
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
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 , 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 , 乞巧活动以后 , 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 , 传说吃到钱的有福 , 吃到针的手巧 , 吃到枣的早婚 。
2、巧果
浙江各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 , 用油煎炸后称“巧果” , 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 。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 , 以巧果最为出名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 , 款式极多 。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 , 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
3、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 , 有些地方 , 七月初七吃巧芽面 。做巧芽面用的豆芽 , 要提前七天生 , 选没有虫蛀的绿豆一小碗 , 洗净 , 平铺到一个盘子里 , 用湿纱布盖好遮住阳光 , 放到炕头上 , 每天喷几次水使之保持湿润 。
七天后 , 待豆芽长至两三厘米长 , 便可做手擀面 , 下锅煮熟 , 过凉水拔透;然后热锅坐油 , 加肉丁炒熟 , 葱、姜爆锅 , 酱油、醋炝锅 , 放绿豆芽炒熟 , 加水煮沸 , 再加盐、味精 , 做成豆芽汤;把面条抓到碗里 , 浇上豆芽汤即可食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