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中医鉴别诊断

1.中医诊断消渴证时的注意事项!
注意年龄因素 发病年龄不同病情发展、轻重及预后也不同 。中年之后发病者,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 。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类似虚劳,常有痈疽、肺痨及心、脑、肾、眼等并发症;年龄小者,一般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症状多具典型性,预后较差 。
注意分辨病位、病性 消渴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上消属肺,以口渴多饮为主症 。中消属胃,以多食善饥为主症 。下消属肾,以多尿为主症 。
一般病变早中期,病位在上、中二焦,后期病变以中、下焦为主 。临床症状较复杂,没有明显界限,不易区分,应结合气血、阴阳、脏腑来辨别;本病的特点为本虚标实,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因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不同,阴虚燥热各有偏重,阴虚以瘀血内停和痰浊中阻为主 。
注意辨别本证与并发症 多数患者先见本证,有少数病人首诊时本症不明显,易被忽视,常因痈疽、眼疾、心血管疾病首诊而发现本病 。应辨明本证与并发症的关系,以遵循治病求本的原则 。
2.中医消渴病……
消渴病也 就是现在叫的糖尿病 。
是一种器官代谢障碍病 。其实糖尿病并没有阳虚或者阴虚得病一说 。是阴阳两虚到一定程度而引发的病症,恰恰相反古代人注重养生,多数人平以素食,引发消渴的只是那些体弱多病或者阳虚老人 。而现在人们衣食无忧,山珍海味,整天多吃甘厚油腻辛辣食品,熬夜,暴饮暴食等使人体器官超负荷工作,阳有余而阴不足,积累成疾的 。胰腺实际是胃上一个小附件,就像胆和肝的关系 。
中医认为脾胃主消化运输,肾和膀胱主收藏和排泄,胰腺分泌腺素到胃里消化糖分,然后运输到肾藏脏,精华收藏,糟粕排泄 。那么当胰腺生病了糖分无法消化就运输给肾脏 。。。。那肾脏就受其害,出现水肿,血糖升高,尿糖等现象 。所以糖尿病真正的元凶是脾胃,而不是肾脏,肾脏是深受其害而已 。中医治疗方面以治疗脾胃为本,治疗肾脏为标 。
标本兼之 。话说回来人体气血失调就会得病,亦可以说阴阳失调 。阴虚久之累及阳虚,阳虚久之累及阴虚,所以病人这时已经阴阳两虚了 。那么又会问:吸烟的就得肺病,胰腺病就得消渴吗?那 就错了,人体五脏相生相克,相互制约和辅佐 。吸烟人的肺脏强壮,肝脏虚弱那么得肝病几率就大,其他几个内脏哪个最弱哪个得病 。胰腺病人也是如此道理,不然肠胃病人都是糖尿病了 。
以上简述仅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指正探讨 。
3.消渴症是什么病
消渴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 。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 。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 。消渴病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而出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兼证 。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主任仝小林在接受本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以消渴症来命名糖尿病,不尽准确,对治疗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
仝小林教授解释说,有一些病的症状也是“因渴而消”,比如甲亢、尿崩症等 。因此,消渴症并不能特指糖尿病 。唐朝医家甄立言把消渴症称为“消渴病”,其主要依据是“尿甜”,也就是现在说的“尿糖” 。但临床上很少会观察尿是否甜,而且,这对治疗也没有多大意义 。更为重要的是,出现“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乏力),即消渴的病人,在糖尿病人中只占少部分,将近80%的病人在临床上并不出现“三多一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