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活动酸奶瓶的故事教案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酸奶瓶的故事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小班语言活动酸奶瓶的故事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通过阅读和表述,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美术作品《酸奶瓶》的添画,培养与锻炼幼儿的组合能力,促进幼儿组合想像力的发展,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酸奶瓶的故事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和表述,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
2.通过对美术作品《酸奶瓶》的添画,培养与锻炼幼儿的组合能力,促进幼儿组合想像力的发展 。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
活动准备
1.材料:酸奶瓶图片、画笔、颜料、图画纸 。
2.环境:
布置一面墙饰――《我让塑料酸奶瓶变成了新东西》和《我编出的新故事》,展示幼儿的作品 。
3.前期经验:幼儿已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能力,班上开展过图形组合的活动 。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 。(画面上画着一个小朋友在看着一个塑料酸奶瓶 。)
师:你们从这幅画上看到了什么?
幼:
一个小孩 。
师:还有吗?
幼:
一个酸奶瓶 。
师:
一个小朋友在看着一个塑料酸奶瓶 。他为什么这样看着酸奶瓶呢?原来他在想:我能把这个酸奶瓶变成什么呢?你们都来帮这位小朋友想想,这个塑料酸奶瓶到底可以变成什么呢? 幼儿听了没有作出回答,只是双眼看着老师 。在观察了孩子们的表现后.我进行了分析:幼儿对我提出的问题没有反应,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个是幼儿没有理解我的问题,所以不能作出反应;一个是幼儿听明白了我的问题,但是由于没有过此方面的经验.加之思路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不能马上回答出来 。针对这种现象,我调整了自己的故事讲述顺序,紧接着出示了第二幅图,为幼儿做扩思训练的铺垫 。
2.教师出示第二幅图片,引发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像 。(画面上画着小朋友坐上了用酸奶瓶改装成的“汽车” 。)
幼:哇!变成汽车了 。(幼儿看到图画,马上有了积极的反应 。)
师:原来这个小朋友把酸奶瓶和车轱辘组合在一起,变成了小汽车,你们会把酸奶瓶变成什么呢?
3.请幼儿大胆地把自己的想像说出来,并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平面制作 。
幼1:我想把它变成飞机 。
师:你怎么就能把它变成飞机呢?
幼1:在瓶子的两边加上两个硬纸片,做成翅膀,就行了 。
这是用结构组合的方法来实现的 。老师与幼儿的对话,目的是帮助幼儿明确怎样才能把酸奶瓶改变成自己想像的东西 。
幼2:我要把酸奶瓶做成斑马的腿 。
师:要做成斑马的腿,怎么做呢?
幼2:
用四个瓶子,口在下面,底在上面,再安上一个身子 。
师:斑马身上会有什么呢?怎么才能一看就知道是斑马呢?
幼2:
加上一道黑一道白 。
孩子的组合想法有些出人意料,不过.她能提出这种大胆、新颖的想法.正是我们目前培养幼儿创新能力所努力追求的效果 。她的想法似乎给了其他幼儿一些启发,在后来的表述中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想法 。
幼3:我想把酸奶瓶当成尖房顶 。
师:什么样的房顶?房子用什么做呢?
幼3:我用盒子当房子,把瓶子放在上面当房顶 。孩子的话使我受到了启发,我们在努力培养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如果能够鼓励幼儿用美工制作或是绘画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这样的一个成果肯定会对幼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