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化石怎么护理( 三 )


(二)结核性化石
动物在死亡被泥沙快速掩埋后,因为压力与温度的关系,使原来动物本身肉体的汁液向四周扩散而与泥砂胶结在一起,待形成化石后其周围的部分会变得较为坚硬(相对于同一层位的岩石),所以当此岩层被挤压上升,露出地表受到风吹雨淋的风化作用时,此化石因周围岩石较硬,不易受风化而保留下来形成类似球状体,称为结核性化石,较常见的如螃蟹、菊石、鱼 。
清理结核性化石的困难度相当高,因为其围岩一般而言相当坚硬,而化石本身又相当脆弱,所以首先用振动或雕刻机将大部分围岩清除,待接近化石细微部分时,则改用喷砂机清除剩余的岩石,但不可伤到化石本身,所以要非常地小心,手的稳定度也要够,最重要的还是经验,必须要控制好喷砂侵蚀岩石的速率,一但过头就容易伤到化石 。
(三)立体骨架式大型脊椎动物
立体骨架式大型脊椎动物此类化石最难清理,因为其体型较大,且往往取得时只是残缺的片断 。再加上受地壳变动的关系,变形、部分毁损(缺手,缺脚,缺尾巴)也相当常见 。在动手清理之前,必须对此动物的骨骼结构相当了解,或是要找出相近物种的骨骼图进行比对,并且要记录每一块骨骼在挖掘时的埋藏相同位置 。清理此类化石所需的工具种类最多,因在野外挖掘时,为避免伤到化石本身,往往会保留相当多的岩石在骨骼化石上,所以首先要使用较大型的振动工具,将大部分的岩石清除,再来便用中、小型振动式雕刻机将每一块骨骼分离,并将围岩清除,若是较细微的部分,仍需使用喷砂机清除细缝及表面的岩石 。
有些化石已露出地表或接近地表很长一段时间,有受到风化侵蚀的现象,造成部分骨骼特别的松软,若遇上这种情形,则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在化石固化上,通常一方面要小心清理围岩(不能伤到骨骼),另一方面要在清理完成部分的骨骼后,上固化剂(即一种特殊药剂,可渗入骨骼深处,使其变坚硬),待所有的骨骼都清理完成后,再按照该动物的正确骨骼位置陈列开来,以确定其缺损或遗失的部分 。
所有种类的古生物化石在清理完成后,都必须在其表面刷上透明的化石保护液,因为化石原本埋在地底不见天日,不与空气接触才能保存这么久远,一旦将其清理出来,必须再将其表面保护起来,方能永久保存 。
【肉化石怎么护理】本*文①来源,未经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