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行指什么

1.中医五行是指什么?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 。这是古人观察自然所得出来的一个朴素的唯物概念 , 认为木火土金水 , 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类基础物质 。后来又发展了这种认识 。
五行说的基本精神包含着一切事物“相生”、“相克”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 , 也就是五行说在伦理上的特点 。在“生”与“克”的基础上 , 又以制化、相秉、相侮来进一步说明事物的复杂变化 。
(1)相生规律:“生”是含有资生、助长的意义 。
五行之中 , 都具有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 , 这种关系 , 就称做“相生” 。
五行相生的规律为:水生木 , 木生火 , 火生土 , 土生金 , 金生水 , 如此循环生生化化 , 无有终时 。它的彼此间的关系 , 可理解为一种推动发展的作用 。
在五行相生中 , 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个方面的联系 , 也就是母子关系 。以水为例 , 生我者“金” , 则金为水之母;我生者“木” , 则木为水之子 , 其他四行以此类推 。
(2)相克规律:“克”是含有制、胜的意思 。
五行中 , 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克服的关系 , 这种关系称做“相克” 。
五行相克的规律为:木克土 , 土克水 , 水克火 , 火克金 , 金克木 。如此互相制约 , 循环不已无有终时 。在正常情况下相克 , 也是一种维持平衡的力量 。
如五行相克太过 , 则会起反作用 , 产生异常变化 。
在五行相克中 , 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的联系 , 也就是“所胜”、“所不胜”的关系 。以木为例 , 克我者为“金” , 我克者为“土” , 那么 , 土就是木之“所胜” , 金就是木之“所不胜” 。
其他四行 , 以此类推 。
相生、相克是互相联系的 , 互相制约的 , 这样才能保持相互间正常的平衡状态 。
(3)“相秉”和“相侮”的关系 , 则属于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常现象 。“秉”是秉虚侵袭的意思;“侮”是欺侮的意思 , 也就是恃强凌弱 。相秉 , 就是过度的相克 , 它的规律和相克是一致的 。例如 , 木气太旺 , 便要去秉土 , 使土气虚弱 。相侮又叫反克 , 即原来是自己可以克胜的一方 , 却反而被它克胜 , 它的次序和相克正好相反 。例如 , 正常的相克关系是木克土 , 如木气不足、土气很旺上就会反过来侮木 。
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 , 应用在祖国医学中 , 作为一种说理的工具 , 应用十分广泛 , 而且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它主要运用于以下两个方面:
(1)运用五行的各种个别的特性 , 以木、火、土、金、水为中心 , 把自然界各种现象和人体的脏腑组织 , 按照它们的个别特性、形态、功能及表现等各方面 , 和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类似 , 就把它归纳于那一行中 , 分成了五大类 , 按类作系统的归纳 , 这样就把各种五花八门、千差万别的复杂现象 , 理出了一个头绪来 , 从而可以说明人体内脏之间的联系、体表与脏腑之间的联系和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