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胆子很小( 三 )


后一种胆小是需要父母关注的,其道理是:
·孩子最初采取的对应行为多是自然反应,如果不加以干预,就会成为行为习惯 。
·一个刺激下的反应有可能泛化到其他情景中 。
假如一个孩子在外面对其他小朋友“抢玩具”的行为听之任之,那么在家中也会对前来串门的“霸道”小客人一让再让 。
·即便是天性懦弱的孩子,也可以在教育下尝试新的应对方式,而非总是被动和忍让 。如果孩子一直不能选择新方式有效地应对“强横”,也就意味着丧失了学习人际交往中适应性行为的机会 。
从天性的角度看,胆小孩子的气质特点是:安静、温和、腼腆、顺从、忍让、谨慎、软弱,少有主动要求 。这些特点发展下去都属于内向性格,其中很大成分是遗传而来,天性不容易改变 。对这样的孩子,要多一些宽容和接受,凡事多加鼓励,肯定其做事有独立性,勇敢有为 。只有实践过程带给孩子真切感受,才是属于他自己的经验“资本” 。
从后天的角度说,胆小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其本质说明孩子的独立性欠缺 。对这样的孩子,切忌简单粗暴、严加管束、过度保护、批评贬低、包办代替 。父母莫要表现得过于“强大”,否则会造成孩子“窝囊”无能 。
千万不要批评孩子是“胆小鬼” 。因为幼儿尚不能自我评价,自己好不好全由大人说 。如果孩子感觉自己被人视为“胆小鬼”,有可能就不愿再去尝试那些“胆大”的做法而维持“胆小”的状态 。父母不要不断地责怪孩子表现不佳,允许各种各样的弱点贯穿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才是理性的父母 。
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 。
一是以大人经验看似简单的事,在幼小心灵中“非同小可”,您应该耐心讲解 。或许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你讲的知识,但是讲解本身会让他感觉危险的程度在减弱,起码在这个时刻是安全的 。
二是支持,当孩子真的处于恐惧中时,他需要你实际的支持和陪伴,不仅限于口头安慰,最好在行动上让孩子感到你理解他 。对于幼童来说,父母就是依靠,和父母在一起是绝对安全的 。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3.胆子小是什么引起的?
人的情绪是社会的产物 。引起恐惧的对象不同,具体情况也不同,消除恐惧的方法也必然因人而异 。想找到一种通用的方法是徒劳的 。但是,既然恐惧是客观刺激的反应,就必须通过对客观认识的重新调整和训练使它发生变化 。因此,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不同,对事物看法也就不同 。有些人把个人的名利地位和物质利益看得太重,就可能经常产生不安全感 。当这些受到威胁时,会以为一切都完了,惊恐万分,难于自持 。“无私才能无畏”,只有以天下为已任,把个人融化在人民之中的人,才能临危不惧,泰然处之 。
(2)回避可怕情景 。碰上能引起恐惧的景物时,要尽量避开或排除,恐惧的情绪很快会缓和下来 。
(3)习惯可怕情景 。对所惧怕的景物,要敢于去碰它、接触它,对那些景物习惯了,知道它“不过如此”,也就不怕了 。如许多人开始时怕在会上发言,后来硬着头皮去讲?受到大家鼓励,以后会上发言就不会忐忑不安了,表情动作也自然了 。
(4)学习有关知识 。人对有些景物产生恐惧心理,是与缺乏这方面知识,不明白“其理”有关,如打雷、闪电 。当你知道这是自然界正常现象时,于是自然中恐惧情绪就会缓解 。
(5)强化训练直接动作 。这是自己主动的、积极的去接触恐惧的东西达到消除恐惧的方法,例如,如果害怕在人前讲话,那么偏在人前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