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浆性视网膜病变怎么治疗( 二 )


1965年以后,由于有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Gass]等应用FFA对CSC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认为其基本病理改变位于RPE: RPE的封闭小带有了分离,致使脉络膜的浆液通过RPE进入神经感觉层下 。FFA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视网膜脉络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般来说,FFA对于视网膜毛细血管的显示已相当清晰 。
然而,受荧光素分子生物特性的影响(进入血液循环的荧光素与血清蛋白的结合率为60~80%)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壁的多孔性解剖特点,使得游离的荧光素迅速从脉络膜毛细血管中渗漏;此外,正常RPE对荧光素的吸收及激发光的吸收率高达59%与75%,这些因素均导致脉络膜血管不能理想显影,使得对于CSC原发部位的研究长期以来只能停留在RPE水平 。
【中浆性视网膜病变怎么治疗】近些年来随着眼底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应用,有关CSC病因及治疗等方面的文献报道日益增多,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议 。
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治疗
1. CSC的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一种有效的药物能早期预防与控制CSC的发生发展 。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为CSC的药物治疗开辟了新的前景 。Fabianova等应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三甲苯心安(trimepranol)治疗一组CSC患者21例,剂量为2×10mg/day,治疗期2-3个月;应用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metoprolol)治疗另一组CSC患者30例,剂量为2×50mg/day,治疗期也为2-3个月 。
在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不论病程的长短或视觉损害的轻重,症状均有了显著的改善 。两组患者在视力的恢复程度及症状改善的快慢方面无明显的差异 。
2. 激光治疗CSC
尽管CSC具有自限性,无特殊药物治疗,但其病程长且易复发 。而通过激光光凝(photocoagulation)治疗,不仅可以缩短病程,而且可减少或预防CSC的复发 。
2.1 激光技术
原则上CSC的光凝应禁用蓝激光,而绿光及红光均可 。CSC的光凝必须在FFA的指导下完成,通过FFA可确定浆液性渗漏点的位置及脱离的范围 。激光参数:光斑大小100--300μm(浆液性神经感觉层脱离为100μm,RPE脱离为300μm),曝光时间0.1-0.3 s,输出功率0.2-0.4W,功率大小与波长及浆液性脱离的范围与厚度有关 。应严格控制光斑反应强度,RPE层1级光斑是CSC治疗的适宜光斑 。
①直接光凝:对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以外的渗漏点可使用激光直接光凝 。②间接光凝:对于中心凹及无血管区以内的渗漏点,激光击射部位可在远离中心凹的盘状脱离区的边缘半周或一周,光凝数点至数十点,虽疗效不如直接光凝渗漏点,但避免了激光对中心凹的损害③类似格子样光凝:对于有多发性渗漏点、渗漏点定位困难或无渗漏点存在但浆液性脱离明确的CSC,应采用类似格子样光凝,即在脱离区域内施行分散的多个激光点光凝,但光凝点应稀疏 。
2.2 激光治疗CSC的机理
很多人认为激光的热效应直接封闭渗漏点,使渗漏停止而治愈CSC,这对于 “直接光凝渗漏点”的治疗方法来讲似乎合理,但不能解释“间接光凝”和“格子样光凝”可同样治愈CSC 。Tso对此作了详细的解释 :利用激光的热效应破坏失代偿的RPE细胞,刺激其周围的正常RPE细胞增殖,形成新的脱色素的RPE细胞和新的血-视网膜外屏障,这种激光效应称为激光扩创术(debridement) 。
激光热效应应仅限于RPE层,愈合期不应有瘢痕增殖反应,因此要求激光能量一定限于1级光斑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