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功能中医上叫啥( 二 )


中医强调养生必先养心 , 养心是保持脏腑功能健康运行的基础 。如何“养心”呢?养“神明之心”宜调神:恬淡虚无、心胸豁达常喜、打坐去杂念 。其次 , 养“血肉之心” , 宜益气补血 , 清心开窍 。心为阳脏 , 治宜养心安神、益气补血、清心开窍等 。
2.中医里心的功能是什么?
是脏腑中重要的器官 , 主宰各脏腑进行着协调的活动 。故《内经》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 , 也就是说 , 各脏腑在心的领导下互相联系 , 分工合作 , 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一、心的生理病理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神志 , 主血脉 , 主汗 , 开窍于舌等 。现将其主要生理病理简述如下:
(一)心主血脉《内经》说 , “心主血脉” , “脉者 , 血之府也” , “诸血者皆属于心” 。心主血 , 血行脉中 , 心与脉密切相连 , 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 , 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 。这种功能是由心气的作用来实现的 。心气的盛衰 , 可以从血脉的改变反映出来 , 故《内经》说:“心之合脉也 , 其荣色也” 。若心气旺盛 , 血脉充盈 , 则脉搏和缓有力 。
若心气不足 , 心血亏少 , 则脉细弱或节律不整 。若心血瘀阻则脉涩不畅或结代等 。
(二)心主神志 神志 , 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现代生理学认为 , 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是大脑的功能 , 即大脑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 , 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与脏腑有关 , 而主要是心的生理功能 , 故有心“藏神” , “主神明”的说法 。《灵枢·本神篇》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任 , 就是担任 , 接受的意思 , 指出了接受外来事物而产生思维活动的过程是由心来完成的 。
心的功能正常时 , 则神志清晰 , 思考敏捷 , 精神充沛 。若心的功能异常时 , 常可出现心神改变 , 如心悸不安 , 失眠多梦 , 健忘痴呆和狂妄躁动 , 哭笑无常 , 甚至昏迷不省人事等症状 。
(三)心主汗 汗是人体津液之一,汗与血同源 , 因心主血脉 , 心生血 , 故汗与心有密切关系 。故有“汗乃心之液”的说法 。
当心阳虚脱时 , 汗液随心阳而脱 , 故大汗淋漓;心气虚时 , 表卫不固 , 自汗出;心阴虚时 , 阳无所附 , 心液失其敛藏而发盗汗 。
(四)心开窍于舌 其华在面 心开窍于舌与“舌乃心之苗”的意思相同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心经别络上行于舌 , 因心的气血上通于舌 , 所以心的气血强与否 , 往往可以从舌的变化上反映出来 。例如 , 心血不足时舌质淡白;心火上焱时则舌尖红或舌体糜烂;心血瘀阻时则舌质紫暗或瘀斑、瘀点 。热入心包或痰迷心窍时 , 则舌强语謇等 。
华 , 是光彩之义 , 其华在面 , 即是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 , 可以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 , 由于头面部的血脉极为丰富 , 所以心气旺盛 , 血脉充盈 , 面部红润有泽;心气不足 , 则可见面色白、晦滞;血虚则面色无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