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功能中医上叫啥( 三 )


(五)心与小肠的关系 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的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心脉属心 , 下络小肠 , 小肠之脉属小肠 , 上络于心 , 心属里 , 小肠属表 。
二者经脉相联 , 故气血相通 。生理情况下两者相互协调 , 心之气通于小肠 , 小肠之气亦通于心 。在病理情况下则相互影响 , 如心火过旺时 , 除表现口烂 , 舌疮外 , 还有小便短赤 , 灼热疼痛等小肠热证和证候 , 叫做“心移热于小肠” 。若小肠实热 , 亦可顺经上于心 , 则可出现心烦 , 舌尖糜烂等症状 , 治疗上即要清泻心火 , 又要清利小肠之热 , 相互兼顾 , 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
(六)心与其他脏的关系
1.心与脾的关系:“心生血” ,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 脾气旺盛 , 则气血生化有源 , 心主之血自能充盈 , 运行全身以营养各脏腑器官 。血液运行于经脉之中 , 固然赖于心气之推动 , 然亦必需有脾之统摄作用 , 以维持其正常的运行 。所以心与脾的关系主要反映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这两个方面 。病理情况下 , 心脾两脏亦常互相影响 , 如脾气虚弱 , 运化失职 , 血的来源不足 , 致心血亏虚 。
若思虑过度 , 耗伤心血 , 也可影响脾之健运 。以上两种情况最终均可导致心脾两虚之证候 。
2.心与肾的关系 心属阳 , 位居于上 , 其性属火 。肾属阴 , 位居于下 , 其性属水 , 生理情况下 , 心阳须下降于肾 , 以资肾阳 , 共同温煦肾阴;肾阴上济于心 , 以资心阴 , 共同滋养心阳 , 阴阳互相制约 , 使心阳不亢 , 心与肾保持这种“水火相济” , “心肾相交”的关系 。如果这种正常关系受到破坏 , 就会出现心悸、失眠、健忘、多梦、遗精等“心肾不交”的证候 。
[关注中]:古人对于心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大脑思维活动的重视 , 从这种智慧成果造成的语言体系上看就能略知一二 。再看早期出现的一种佛教揭示 , 对于心的理解已经十分深刻了 。
3.心脏病的中医解释
一,心脏病
心脏病
【认识心脏】
人体“发动机”
●心脏是一个强壮的、不知疲倦、努力工作的强力泵 。心脏之于身体 , 如同发动机之于汽车 。
●如果按一个人心脏平均每分钟跳70次、寿命70岁计算的话 , 一个人的一生中 , 心脏就要跳动近26亿次 。
一旦心脏停止跳动而通过抢救不能复跳 , 那就意味着 , 一个人的生命终止了 。
●心脏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全世界1/3的人口死亡是因心脏病引起的 , 而我国 , 每年有几十万人死于心脏病 。
【早期症状】
察颜观色早发现
俗话讲 , 无病早防 , 防患于未然;有病早治 , 亡羊补牢未为晚 。心脏的防病与治疗关键是“早” 。
那么如何在早期发现心脏病呢?那就是察颜观色:心脏病除常见的心悸、心前区疼痛等人们熟知的症状外 , 常常还有一些体表征兆 。注意观察这些先兆症状 , 就能早期发现 , 早期治疗 。
这些体表征兆包括:
◆呼吸作了一些轻微活动时 , 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 , 出现呼吸短促现象 , 但不伴咳嗽 , 咳痰 。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