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泥土下的蚯蚓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泥土下的蚯蚓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中班科学泥土下的蚯蚓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征,学习简单的记录,初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及用途,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泥土下的蚯蚓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征,学习简单的记录 。
2、初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及用途 。
3、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习惯,体验发现的乐趣,产生探究的欲望,萌发爱护蚯蚓的情感 。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
活动准备:
1、 多媒体(有关于蚯蚓的生活习性的介绍)
2、 两、三条蚯蚓放置在大盘中,放大镜、镊子、小刀、筷子若干 。
3、 有关蚯蚓的图片若干布置在墙面上 。
4、记录用的纸和笔 。事先学习观察记录表格 。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激发幼儿观察蚯蚓的兴趣 。
1、师:今天冯老师带来的一个弯弯曲曲的动物朋友,你们猜一猜是谁?引起兴趣 。教师在白板上倒序地画出蚯蚓、再画泥土、最后画泥土上种植的树 。
2、引导幼儿细致观察、想象、并互相质疑 。(它象蛇,但没有眼睛;它象毛毛虫,但没有脚 。)
二、通过观察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 。
师:那我们来看一看蚯蚓到底长得什么样子 。请小朋友观察桌上的蚯蚓你能来说说它长的是什么样子?请大家把观察蚯蚓的样子请小组长在记录纸上记录好吗?
1、每组记录(教师注意巡回观察,并注意引导、帮助引导一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的,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
2、代表性的孩子讲解自己的记录 。(教师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质疑别人的观点 。)
3、将幼儿记录的表格以视频形式展示给幼儿 。
4、小结:蚯蚓的身体是细长的、一节一节的、弯弯曲曲的,头部有点尖,便于钻土,最在最前面,没有眼睛、鼻子、耳朵、脚 。他靠皮肤来感觉,靠“蠕动”来“行走” 。
三、初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用途 。
师:那蚯蚓生活在哪里呢?(泥土里)它吃什么呢? 看 让我们来看一看蚯蚓是怎样在泥土里生活的 。看PPT(图一),让幼儿讲述 。你们知道蚯蚓有一个什么特殊的本领?(松土)蚯蚓有用吗?观察PPT(图二)
(引发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你喜欢蚯蚓吗?为什么?小结蚯蚓的用处 。
四、拓展知识经验 。
1、什么时候会出现许多蚯蚓呢?(下雨过后) 。为什么下雨天会有这么多蚯蚓 。观察PPT(图三)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 。
2、激发幼儿扮演小蚯蚓的兴趣,模仿蚯蚓爬以及松土的游戏!
延伸活动:
带着工具到户外去挖蚯蚓 。
最后让幼儿看着大哥哥姐姐手拿小工具外出挖蚯蚓的情景图,再次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 。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形成幼儿的探索技能和发展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能力 。在实现本活动的认知目标过程中,我将这方面的任务渗透到幼儿感知蚯蚓的活动中,创设情景让幼儿探索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与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
【中班科学泥土下的蚯蚓教案反思】②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