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健康活动熊来啦教案反思


大班健康活动熊来啦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大班健康活动熊来啦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 , 活动目标 , 活动准备 , 活动过程 , 活动反思等内容 , 幼儿喜欢参与游戏 , 情绪积极愉快 , 幼儿通过游戏培养抑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 训练反应的灵敏性 , 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健康活动课 , 快来看看熊来啦教案吧 。
设计意图:
在大班阶段 , 幼儿应适当约束自己的行为 , 做好上小学的准备 。《纲要》中提出:“教育活动的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 注重综合性、趣味性 , 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的限制 , 通过直接的练习 , 生硬的说教不一定能让幼儿愿意或能够抑制自己的行为 。而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 , 幼儿愿意接受并且能主动地抑制自己的行为 。
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是受到一个经典的体育游戏的启发对其加以修改而成 。游戏的名字叫《熊和小孩》 , 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 , 我为游戏编了一首简短的儿歌《熊来啦》 , 将规则反映在了儿歌中 , 帮助幼儿掌握游戏规则 。同时我发现大班幼儿的求知欲很强 , 所以这个游戏中也插入熊的习性方面的内容 。
另外 , 其实很多幼儿早就会玩《木头人》的游戏 , 这两个游戏的玩法很相似 , 然而游戏换一首儿歌体现 , 会带给幼儿新鲜感 。我设计了让幼儿自己商定游戏规则的环节 , 这样幼儿在活动中能主动学习 , 并且按自己的想法玩游戏 , 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 并体验成功感 。
活动目标:
1、幼儿喜欢参与游戏 , 情绪积极愉快 。
2、幼儿通过游戏培养抑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 训练反应的灵敏性 。
3、幼儿能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 , 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
活动准备:
“熊”头饰一只 , 圈划幼儿活动范围和“熊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
教师:“如果你突然遇到一头大狗熊 , 你该怎么样 , 它才不会吃你?” 幼儿讨论提出意见 。
2、设置情境 , 观察讨论熊的习性 。
(1)请另一位老师扮成熊 , 听到主班老师说“哎呀!瞧 , 我们班来了一只大狗熊!你们快用你刚才的办法试试看 , 看它会不会吃你!”就出现 。
幼儿尝试自己的办法 , 熊将出声的 , 动的幼儿抓走 。
教师请没被抓走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没有动 , 没有出声音等 。
(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熊的习性:
“熊”介绍自己的特点:“人们都叫我‘黑瞎子’ , 没错 , 我的眼睛不好 , 但是我的耳朵可灵了!一点点声音我都能听见!”
【大班健康活动熊来啦教案反思】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遇到熊的时候该怎么办:看到了熊不要动 , 不要说话 , 就不会被熊吃了 。
3、学习儿歌《熊来啦》 。
(1)教师:“我这儿有一首儿歌 , 只要你会念这首儿歌就不会被熊抓走了 , 像不想听听?”
(2)教师念儿歌 , 幼儿以集体 , 分男女的形式学习儿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