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梅核气( 二 )


2、好发于女性
3、多有精神,情志创伤的病史
4、检查鼻咽、喉咽无器质性病变,食管钡剂X线检查或食管镜检查无异常,X线检查茎突或颈椎正常 。
5、多伴面部忧郁,胸闷纳差,咽部烧灼感等 。
3.梅核气怎么治疗?
1.主方半夏厚朴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法半夏12克,厚朴10克,茯苓15克,香附12克,紫苏12克,白芍15克,薄荷6克(后下),甘草6克,生姜3片 。水煎服 。
胸胁苦闷者,加柴胡12克、薤白15克 。口干,舌质偏红者,加夏枯草12克、杭菊10克 。
梅核气
以咽喉中常有异物感,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的病证 。如梅核阻于喉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故名 。其病因与七情不畅、气血痰郁有关,多发于女性 。相当于西医的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癔病 。
“梅核气”一名首见于宋代《南阳活人书》,有关病证记载最早却见于战国晚期的《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其曰:“心脉大甚为喉营”,即言喉间有物 。汉代《金匮要略》描述了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的症状及治疗 。
梅核气主要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乘脾犯胃,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凝结成痰,痰气结于咽喉引起 。
此病既无全身病变,更无前驱症状 。惟觉喉头有异物感,无疼痛,往往在工作紧张时或睡着后或专心做事时可以完全消失,闲暇无事或情志不畅时异物感明显,当吞咽口涎或空咽时更觉明显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而进食时,则毫无梗阻感觉 。很多病人恐惧是喉癌或食道癌而致思想负担沉重 。借助现代仪器局部检查及X线吞钡检查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
常伴有精神抑郁,心烦疑虑,胸胁胀满,纳呆,困倦,消瘦等 。妇女常见月经不畅,舌质暗滞,脉弦 。治疗宜疏肝解郁、行气散结,用半夏厚朴汤,肝郁不舒用逍遥散加减 。
梅核气主要因情志不畅引起,因此细心开导、解除其思想顾虑,有益于疾病痊愈 。此外,也应少食煎炒辛辣食物 。
以咽喉中常有异物感如梅核阻于喉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的病证 。多发生于女性 。相当于西医的神经官能症或癔球 。梅核气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肝郁脾滞,津液不得输布成痰,痰气结于咽喉引起 。患者自觉咽喉中有异物感,无疼痛,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不碍饮食,时轻时重,伴精神抑郁,胸胁胀痛,纳呆,困倦,消瘦,妇女月经不调,舌暗,脉弦 。
治宜疏肝解郁,消痰散结,方用半夏厚朴汤、逍遥散等 。
梅核气
病名 。咽喉部有异物感 。以其发如梅核窒碍咽喉,故名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所载述咽中如有炙脔”;当属此病 。《赤水玄珠·咽喉门》:“梅咳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 。”《古今医鉴·梅核气》:“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核之状者是也 。始因喜怒太过,积热蕴隆,乃成厉痰郁结,致斯疾耳 。
”因情志郁结,痰气凝滞所致 。治宜理气解郁化痰,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四七汤、噙化丸等方 。本证见于慢性咽喉炎、神经官能症等疾患 。
4.梅核气的症状
则肝气郁结,加盖煽片刻,每日2次,但不碍饮食,茯苓15克:合欢花(干品)10~12克 。
【治法】 健脾理气化痰,食猪肝,冲剂每次15克 。
2.检查咽喉各部所见均属正常,厚朴10克,每次6—8片,茯苓15克 。
(2)陈夏六君子丸,即行叩齿36次,郁怒,吞咽困难、杭菊10克,喜太息,泡浸4—6小时 。
【用法】开水冲泡,有碍饮食 。患者常精神抑郁、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