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带宝宝看病 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患儿家长在医患关系中起着直接与医务人员交流的作用 , 要带孩子去医院 , 代替孩子陈述病史以及执行医嘱 , 如果孩子年龄太小 , 家长还要陪孩子一起住医院 。患儿家长一般要处理好双重关系 , 一是与医生和护士的关系 , 另一是自己与患儿的关系 。病生在孩子的身上 , 医务人员诊断治疗的对象自然是孩子 , 但了解孩子病情的又是孩子的家长 。因此 , 儿童病人与医务人员关系的特殊性 , 尤以家长作为医患关系中的重要角色、参与整个医疗过程最为突出 。家长在特定的医患关系中作用发挥如何 , 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诊断与治疗 。下面就经常存在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

家长带宝宝看病 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文章插图
1.全面掌握患儿起病与发展的情况 。一般来说 , 家长是比较了解自己的孩子的 。孩子年龄越小 , 家长掌握的情况就越直接 , 越全面 , 随着孩子年龄增大 , 独立性加强 , 家长掌握的情况就越间接 , 越片面 。譬如 , 一个12岁的男孩 , 放学回家后说头痛 , 母亲以为其感冒 , 给他服用了些感冒药 。睡了一觉 , 男孩仍旧头痛 , 母亲带他去医院 。经医生追问 , 才知曾在学校与同学哄闹时 , 摔了一跤 , 头部有损伤 , 而男孩怕母亲斥责 , 未告诉她 。相反 , 越是关心孩子的家长 , 掌握孩子的情况就越多 , 越细 。如果对孩子起病与发展情况不了解 , 就很难向医生提供有力的诊断根据 , 像上述头部损伤的男孩一样 , 有可能误诊 。
2.正确陈述病史 。孩子的病史往往是由家长代为陈述的 , 这有时会使得病史有一定虚假性 。特别是一些善联想且善夸张的家长 , 会言过其实地渲染孩子的病情 。即使你并不想夸大或缩小 , 但由于病痛是在孩子的身上 , 你很难说清楚他究竟哪里不舒服 , 所以家长陈述病史的一个最重要原则便是全面与客观地描述患儿病情发展的状况 , 在语言表达上不要用太多的修饰词 。有的家长描绘孩子发热时喜欢说:“夜里醒来 , 我一摸孩子的头 , 觉得烫手 。”家长在这里用“烫手到一词严格地说是很不准确的 , 因为很难说清“烫手”的温度是多少 。当然 , 医生一般可以理解家长的意思是想说孩子发热很高 , 但仍会觉得缺乏具体的概念 。其实 , 家长不妨当时就给孩子量一下体温 , 再将数字告诉医生 。有时客观描述并不容易 , 还不如带点“实物” , 譬如患儿常发生腹泻 , 家长对同一种性状的粪便的口头描述可以是五花八门 , 其实带一点儿粪便就省去了许多口舌 , 又便于医生观察 , 况且 , 一般情况下腹泻也免不了要化验大便 。
【家长带宝宝看病 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3.帮助孩子克服对医院和医生的恐惧 。孩子对医院和医生的恐惧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 。孩子们往往把医生看成是危险的来源或痛苦的象征 。有些孩子一见穿白大褂的人便嚎陶大哭 , 可见 , 医生与护士在一些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可怕的 。有些家长在这个问题上添油加醋 , 强化孩子对医院或医生的恐惧心理 , 在恫吓孩子时 , 往往会说:“再不听话 , 就送你到医生那里打针 。”医生形象过分地被扭曲 , 与生活环境中的其它因素无不相关 。孩子对医院或医生的恐惧对诊疗有许多不利的影响 , 其一是影响医生与孩子的接触 , 破坏了孩子与医生应有的合作关系;其二 , 使住进医院的患儿处于一种恐惧心理之中 , 不利于康复 。因此 , 家长在平时就应该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 并注意树立医生与护士的良好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