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疫苗,让孩子远离流脑

流脑是春季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在2月到4月达到发病高峰,多发于6个月至15岁的少年儿童 。专家提醒,在流行季节,父母应提高警惕,让孩子远离流脑 。

注射疫苗,让孩子远离流脑

文章插图
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由脑膜炎双球菌所引起,是国家乙类法定传染病 。上海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陆权说,让孩子远离流脑最好的选择就是注射流脑预防针,但是一定要注意疫苗的型别 。脑膜炎双球菌可分为13个血清群,其中A、B、C群引发的流脑病占90%以上 。我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主要以A群流行为主,但近年来由C群引起的病例时有发生 。
陆权提醒,在流脑流行期,家长尽量不要带孩子去空气不流通,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玩耍,更不要带孩子到发病的小孩家去串门,外出要戴口罩,这些都是预防流脑切实可行的措施 。因脑膜炎双球菌在一般环境中很容易死亡,利用冷、热、干燥、阳光和普通消毒剂都可以将其杀灭,所以,加强锻炼,避免过度疲劳,适时添减衣物;经常晒衣被、晒太阳,经常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也是预防流脑的重要一环 。接种疫苗注意事项
孩子到了多大就能打预防针?预防针该怎么打?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洪昭毅日前介绍了部分疫苗的接种程序和注意事项 。
据了解,接种疫苗是通过人工方法使人体产生抵抗力,以达到抗病防病的目的,这是一种经济、有效和简便的方法 。新生婴儿一般在出生后就会给予疫苗接种,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根据需要定期接种疫苗 。
洪昭毅介绍,部分疫苗接种的时间和程序为:卡介苗在小儿出生时注射1针;灰髓炎疫苗共接种三次,第一次接种在小儿两个月的时候,三、四个月各注射一次;百白破三联疫苗共接种三次,第一次接种在小儿三个月的时候,四、五个月各注射一次 。
此外,麻疹疫苗第一次接种是在小儿八个月的时候,到1岁时复种,在6-7岁、12-13岁和18-19岁各加强一次;乙肝疫苗共接种三次,在小儿出生时、一个月和六个月时各接种一次;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都是在小儿出生六个月时接种,到1岁时加强 。
对小儿来说,接种疫苗相当于得过一次轻型的感染,因此洪照毅提醒,孩子如果有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因病正在接受治疗中,或刚患麻疹或水痘不满一个月,或一个月内已接种过某种疫苗等,都应谨慎接种疫苗 。
目前市场上可供人体接种的疫苗种类繁多,其中有国家规定必须接种的疫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等 。同时,还有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根据当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规定的一些指令性的疫苗,如流脑、乙脑疫苗等 。流脑的具体症状
冬春季节,儿童在室内活动比较多,再加上气候寒冷、干燥等原因,很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病菌从鼻咽部侵入,经血液循环达到脑膜或身体其他部分,产生炎症,经过二三天的潜伏期后,患儿会出现如下症状:
感染初期多数小孩儿无明显症状,只有一部分患儿会出现咽痛、鼻咽黏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可以表现为鼻炎、咽炎或扁桃体炎 。随病情加重,患儿会突然出现寒战,体温高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呕吐呈喷射状 。
【注射疫苗,让孩子远离流脑】 另外,早期患儿皮肤还可能会有出血点或淤斑,起病之后有时嘴唇周边出现疱疹,也可见于口腔内、耳、胸、四肢、生殖器及臀部等处 。实验室化验和脑膜炎症状化验血常规会发现,白细胞增加,中性粒细胞增高,严重时出现脑膜刺激症,1到2天内就发展为脑膜炎 。这时表现为高烧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患儿会烦躁不安,睡中尖声喊叫或嗜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