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幼儿适应能力( 二 )


当孩子要接触新环境时,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新环境的有趣,孩子一旦具备好奇心和勇气,就会很快地适应新环境 。当孩子在新环境中结识新朋友时,父母要适当地鼓励和表扬,让孩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自觉加入到新环境中去,更好地和他人交往,获得理想的人际关系 。
方法二:学习上多辅导,以便适应老师 孩子从家庭歩入学校,由于受到各种严格规定的制约,以及学习的全新内容和作息时间的不同,孩子一时很难适应新环境是可以理解的 。同时,孩子可能会从内心认同某位老师的教学方法,一旦换了老师,孩子也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 。当出现这种状况时,父母要对孩子的学习多加指导,让孩子去适应老师 。
同同今年开学换了位语文老师,之前的老师她一直很喜欢,因此学习成绩也不错 。但是新换的这位语文老师的教学风格和以前老师的风格大不一样,为此,同同很不适应 。由于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同同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在最近的考试中,语文成绩竟然破天荒地不及格 。妈妈知道后,很着急,她觉得应该让孩子学会适应不同的老师 。
妈妈跟孩子讲清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和老师没有多大关系,而且不一样的老师也有不一样的优点,老想着以前老师的好,对适应现在的学习环境没有帮助 。孩子在妈妈的帮助和引导下,调整了自己,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上的困难,以自己的经验和对孩子课本知识的把握,对孩子实施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要教会孩子欣赏不同的老师,尊重老师,在心里不要排斥不同老师的教法,这样就会更快地适应学校环境、适应老师 。当孩子因为学习出现困难,对某门学科产生困惑,进而将意见强加到老师身上的时候,父母就要帮助孩子纠正学习态度中出现的偏差,为孩子讲清道理,纠正孩子的不良心态,不让负面情绪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 。
方法三:培养孩子的心理适应能力 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心理素质的优劣往往决定孩子生活、学习、事业的成败,而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心理适应能力 。它对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只有孩子具备了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做出积极的反映 。很多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人,就会很快打成一片,但是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就拒绝和他交往,还有的孩子,面对新的环境时会产生胆怯、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绪,这都是孩子心理适应能力不强的体现 。
心理适应能力是孩子的心理品质问题,反映孩子面对新环境时的思想、情绪、行为的控制能力 。要想更好地融入新集体,就必须具备很强的心理适应能力 。父母可以为多培养和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孩子养成遵守规范、乐于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心理问题,理解大多数人的想法和做法,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孩子放弃个性,而是懂得与人相处之道 。
父母还要身体力行地传授对人宽容的豁达心态,这样也会帮助孩子更好地与人相处 。
方法四:适当地和孩子分离
孩子一旦离开父母,就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甚至哭闹,这说明孩子对于没有父母的环境心存不安,他们不想在新环境中独自生活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一旦父母离开自己的视线,就会茫然,这种心理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 。所以,父母要树立和孩子适当分离的意识,适当地从孩子的视线中“消失”一会儿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在附近进行观察,在孩子需要帮助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但不要干扰他们的活动;有时甚至可以短暂离开,但要清楚地告诉孩子,妈妈离开一下,一会儿就回来,这样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安全的,从心理上接受和父母的分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