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学反思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爱护玩具教案


附教学反思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爱护玩具教案

文章插图
小班社会活动爱护玩具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懂得玩完玩具要放回原处,会收拾玩具,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爱护玩具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懂得玩完玩具要放回原处,会收拾玩具 。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
5.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
活动重难点:
懂得玩完玩具要放回原处 。
活动准备:
一个会“哭、笑”的布娃娃,各种玩具 。
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
布娃娃哭了 。老师带领幼儿游戏,配班教师使布娃娃发出哭声 。
1.教师带领幼儿寻找哭声从哪里来,寻找到正在哭的布娃娃 。
2.找到娃娃后,拍一拍,玩一玩,抱抱布娃娃,问:“布娃娃,为什么哭?”
3.幼儿猜测布娃娃哭得原因,知道是小朋友玩了,没有把他送回家 。
4.请幼儿将娃娃送回家,使其发出笑声,说一说:“娃娃为什么笑了?”使幼儿懂得玩完玩具要送玩具回家 。
二、游戏:
“谁走错了”(请幼儿闭上眼睛) 。
1.将部分玩具拿出玩具柜,调换或散放各处 。
2.请幼儿睁开眼睛说一说,哪些玩具放错了地方,请个别幼儿送玩具回家 。
三、谈论 。
在玩完了玩具,或者是活动完了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
活动反思:
为了培养幼儿有一个良好的“玩完玩具要收拾”的好习惯,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幼儿通过布娃娃的哭和笑,很容易的理解了不整理玩具的习惯不好,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了玩完玩具或者是活动结束后应该收拾整理好 。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及时地提醒幼儿培养这一好习惯 。活动开始,教师利用一个娃娃的哭声,一下子抓住了幼儿注意力,使幼儿很快的投入活动中 。
然后通过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使幼儿渐渐明白了,布娃娃的哭是我们的不良习惯引起的,大大调动了幼儿游戏的心理,为幼儿主动地参与活动奠定了一定的良好基础 。
【附教学反思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爱护玩具教案】第二环节的游戏形式和我们本次国培训活动中《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有相同的效果 。最后的讨论使幼儿明白了玩完玩具要放回原处 。整个活动中幼儿表现的都很积极,能够主动的参与活动 。不足之处是,最后的讨论不够深刻,不够具体,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能够注意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