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孩子的技巧 不能伤害孩子的自我形象

经典范例

批评孩子的技巧 不能伤害孩子的自我形象

文章插图
阿汤是个顽皮的孩子,不愿意做功课,还喜欢熬夜看电视,差不多一些小孩子有的坏习惯,他都能沾上一点 。这让阿汤妈妈很是烦恼不已 。通常在阿汤泡在电视机前时,妈妈总是会大声斥责阿汤:“功课不做,就知道看电视,还不把电视给我关掉!”
阿汤似乎对妈妈的责骂有了免疫力,这天,阿汤又在电视前看他喜爱的动画片,妈妈看见了,习惯性地骂道:“功课不做”——“就知道看电视,还不把电视给我关掉 。”没想到阿汤接下来说了妈妈要说的话,替妈妈把话说完了 。说完后,阿汤把电视机一关,毫不在意地回到房间,留下妈妈站在那里目瞪口呆 。
完美诠释
据统计,现在的年轻人常对父母说的三句话是:“吃饭”、“给钱”和“讨厌”;现代父母管教孩子时的三大用语是:“去做功课”、“早点休息”和“把电视关掉” 。
大多数父母每天都会不断重复这三句话,次次都用同样的话去教导和要求孩子,这对孩子毫无意义 。连续给予同样的刺激,只能造成心理性的习惯,使人对刺激失去感觉,最终会产生所谓的“心理性惰性化”作用 。
说到此,令人想起了车站和车上的广播 。人们在车站经常可以听到“请站在白线内侧”或“下车时请不要忘带自己的伞”等广播,内容和语气永远不变 。
正因如此,造成了听众的心理性习惯,失去了提醒的效果 。
为什么总是重复同样的话呢?改变一下说法,或许更能引起乘客的注意 。就以“请别忘了带自己的伞”为例,如果改成“刚才接到车站的通知,据说已代收了一百多把顾客遗忘的伞 。请大家别忘了……”相信多少能引起乘客的注意 。
【批评孩子的技巧 不能伤害孩子的自我形象】 如上所述,刺激一旦变得单调,就会完全失去效果 。因此,我们管教孩子时,应避免每次都用同样的语言去责备,要不断地改变说法,在这方面要下点工夫 。比如,把“早点去睡觉”改为“现在几点了?你明天早上几点起床?”或“哥哥已经睡了”等,效果就会大不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