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孩子不等于溺爱孩子 需要合理的管教

经典范例

赏识孩子不等于溺爱孩子 需要合理的管教

文章插图
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维尼夫雷特,尽管她很爱自己的女儿,但除了给孩子应得的表扬与爱之外,她从不溺爱孩子 。
如果女儿脱下衣服,自己不收拾时,斯特娜夫人就让它一直放到第二天,绝不替她收拾,并且绝不拿出新衣服给她穿;如果女儿晚上把发带折叠好,她就时常给女儿换新的;如果不好好收拾,女儿就只得戴旧发带;如果女儿把玩具丢在床上不收拾好,斯特娜夫人就把它藏起来,使她几天之内不能用这一玩具做游戏 。
有一天,维尼夫雷特把一个珍贵的娃娃丢在了草坪上,被小狗咬破了 。因此,她哭着把它拿到妈妈那里 。斯特娜夫人抱起女儿,说道:“娃娃真可怜!”
“妈妈,再给我买个新的吧!”维尼夫雷特央求道 。
但斯特娜夫人没有答应女儿的要求,而是教训女儿说:“娃娃破了是因为你把它扔在草坪上,如果我把你放到野外,被老虎和狮子吃掉的话,我能向谁再要一个维尼夫雷特?”
斯特娜夫人认为,人生在世,自己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报答,这也是她为何对女儿进行适当管教的原因 。而维尼夫雷特则从母亲这番苦心的教导中受益无穷 。
完美诠释
赏识孩子不等于溺爱孩子,也不等于放任孩子 。孩子毕竟是孩子,会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错误 。因此,在赏识孩子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合理的管教 。
威廉·达蒙在《期待:克服家庭和学校的纵容观念》一书中写道:“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接受纪律约束,这既是积极性的,也是限制性的 。如果孩子在学习技能,那么他需要这种约束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天赋 。而在试探社会规定的极限时,每个孩子都不断地在这么做着,他们也需要这种坚定而又前后一贯的纪律约束 。”然而做父母的总是处于两难选择之中,难以在奖励和管束之间把握平衡 。
一方面,过于严厉的管教往往容易扼杀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破坏孩子的自尊和人格的形成 。有一个不幸的少女,在童年时期经常遭受父母残暴的殴打 。有一次,她半夜不小心尿床,父亲就用尿湿的床单包住她的头,并且把她的头塞进马桶 。这种强烈、充满敌意、过分且出人意料的处罚,给这个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以至于长大以后她一直无法从父亲对她稚嫩心灵所造成的梦魇中复原 。
【赏识孩子不等于溺爱孩子 需要合理的管教】 但是,另一方面,放任孩子也很容易让孩子觉得父母不够关心自己 。当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时,不管是因为他的自私自利或是冒犯了别人,他都会期待父母作出适当的反应,毕竟父母象征着每个孩子所想要的公平、法令和秩序 。父母若拒绝接受孩子的挑战,孩子就不会尊重父母,也觉得没有必要听从父母的话 。更重要的是,孩子心里会纳闷:如果爸妈很爱他,为什么容许他做这种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