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青少年自杀现象 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常见诸报端,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15~34岁的青年自杀已占自杀死亡人数的40%,18~20岁是青年自杀的高峰年龄段 。青少年为何在如花一样的年龄选择死亡?仔细分析起来,原因千差万别,根据国内学者库少雄先生的研究成果,这里对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

关注青少年自杀现象 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文章插图
影响自杀的危险因素虽然错综复杂,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四大类:生理危险因素、心理危险因素、认知危险因素和环境危险因素 。这些危险因素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一旦综合作用达到了个人承受能力与应对技能的极限,自杀意念就有可能产生 。当自杀意念发展到一定程度,它可能以预警信号的方式表现出来,也可能因触发事件而得到加强,最终导致自杀行为的实现 。
生理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个体的生理生化因素的差异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大脑中的神经传递物质也许是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从而成为自杀的间接原因 。
【关注青少年自杀现象 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心理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抑郁的情绪、绝望和无助的感觉、不良的自我概念与低自尊、不良的自我防御机制与应对能力,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怀疑 。对于青少年来说,其中的绝望心理特别值得关注 。已有研究表明,与抑郁、不良的自我概念和低自尊相比,绝望度能够更准确地预测自杀行为 。青少年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各方面都尚不成熟,他们必须受家长和学校的约束,受同辈群体的压力,必须寻求社会的接受并在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必须努力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 。有时,这些努力会遭遇不可克服的困难,让人绝望——一些在成人看来并不严重的问题却足以使青少年感到伤心、绝望,其中又以繁重的学业(特别在父母过高的期望下)、情感问题(往往缺少父母老师的指导以及他们与孩子的沟通)居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