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观察力的培养 家长要搞清谁是主体

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依依妈真是煞费苦心,这个周末去植物园,下个周末去动物园,只要看到一株植物或者一个动物,都不停地告诉依依:“你看啊,这个叫……”没过一会儿,又拉着依依的手让她观察:“依依,你注意看这个动物……”依依妈累的满头大汗,可是依依却兴致不高,看了一会儿就想回家了 。
依依妈很困惑,她是个很爱学习的妈妈,在看了很多育儿资料后意识到培养观察力对孩子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一个人的学习活动中,有70%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获得的 。如果孩子的观察能力不强,将来在学习活动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因此,她才如此辛苦地带依依到处看,培养依依的观察能力,恨不得将自己知道的知识一股脑都告诉给她 。可是,为什么依依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呢?
确实,良好的观察力能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帮助他们在现实环境中认准目标,对孩子的整个智力发展以及个性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能吸引孩子去细心观察的事物,一定是孩子感兴趣的事物 。家长在引导孩子观察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成为观察事物的主体,家长可以在孩子感兴趣而发问的基础上做以讲解,或者与孩子共同确定观察的对象,切不可像依依妈那样以自己为主体,强迫孩子去观察,这种知识的强加当然会让孩子感觉疲倦并且了无兴趣 。
那么,在平日里,家长还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开发孩子的观察潜能呢?
【孩子观察力的培养 家长要搞清谁是主体】 1.把握孩子的观察特点
3~4岁的孩子观察的目的性较差,行动比较随意,常常是东瞧瞧、西看看,容易被一些无关的事物所吸引,而且他们的耐心有限,因此,观察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降低他们的兴趣,家长可以用语言来刺激他们的观察兴趣 。4~5岁孩子的观察方向性有所增强,家长可以给他们提一些合适的建议、任务来引导他们观察 。5岁以后,孩子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来提出观察的目标,这时候家长要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和鼓励来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 。
2.设置观察的“悬念”
为了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事先可以设置“悬念”来吊吊孩子的胃口,从而大大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 。如依依妈在去动物园之前,可以对依依先描绘动物园里的有趣动物,如“猴子屁股红红的”、“大象的鼻子长长的”等等,让孩子对动物园里的动物的特点有个简单的了解,之后去动物园的时候依依就会去寻找动物身上相关的特点 。平时去朋友家做客的时候,也可以事先将朋友家有特点的东西事先提示孩子,如“王叔叔家养了一只猫,不知道它喜欢不喜欢和你玩 。”孩子没等去王叔叔家,就会对他家的小猫很好奇,到了他家也会认真地观察这只小猫 。
3.尊重孩子的“独特视角”
6岁前的孩子,大多数要经历一个观察的敏感期,这个阶段,孩子关注的往往是那些被成年人所忽视的微小事物 。如成年人看一个人会看这个人的整体,如脸庞、服装等,可是孩子有可能被这个人身上的纽扣所吸引,或者目光紧紧盯在这个人的围巾边的绣花上 。当孩子很投入地去观察这些事物时,家长不应该去打扰,更不应该给予否定和责怪 。如果想让他观察得更多,应该在给予认可之后再去引导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