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的培养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两者需协调起来

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妈妈给孩子买来了新玩具 , 孩子兴冲冲地跑过来要玩 , 结果妈妈赶紧制止说:“这个玩具有它的玩法的 , 妈妈先给你示范一下 , 你学着点!”孩子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妈妈示范 , 等到孩子亲自动手操作的时候 , 妈妈在旁边不时地说:“哎呀 , 不对 , 是这样的 , 你看我的!”搞的最后孩子对自己没有了信心 , 不想玩了 。
【创造力的培养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两者需协调起来】

创造力的培养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两者需协调起来

文章插图
难道玩玩具还有“标准答案”吗?难道妈妈的做法就是对的 , 而孩子玩玩具的做法都是错的吗?孩子不论怎么玩玩具 , 只要有兴趣 , 他就会全神贯注 , 不断去探索 , 尝试种种玩法 , 直到自己感到心满意足 。而在这个过程中 , 孩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 掌握了事物的规则 , 对自己研究出来的结果 , 给了孩子成就感和自信心 。这个过程就是孩子发挥创造力的过程 。而如果家长在孩子探索的初期就给予了固定模板的限制 , 在孩子的操作过程中又不断地指指点点 , 无疑是对孩子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制约和扼杀 。
创造力是指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 , 能够运用独特的思路和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现代心理学认为 , 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相当于他的知识量与发散思维能力的乘积 。发散思维能力是指从多角度去思考、探索问题 , 寻求多样性解决方案的思维 , 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 , 具有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
那么 , 3~6岁孩子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该如何培养呢?
1.要鼓励孩子敢于与众不同
独特性和开创性是创造力的主要特征 。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 , 常常看到很多孩子都是人云亦云 , 这都是缺乏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表现 。因此 , 家长如果想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 首先要培养孩子具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 , 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 , 敢于与众不同 。当孩子提出:“妈妈 , 我认为这个事情不是你说的那样……”你要像对待一个成年人那样去尊重他的意见 。只有在家里经常得到家长的鼓励 , 孩子将来在其他场合才能敢于畅所欲言 。
2.多使用开放式的提问
平时家长可以就一些生活上的常见现象提出一些问题 , 对孩子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 如:“衣服都有一些什么用处呢?”、“如果你在超市和妈妈走丢了 , 你该怎么办?”、“你说菲菲今天没有上幼儿园啊 , 你想想她为什么没来呢?”长期这样锻炼下去 , 每当孩子遇到新情况的时候 , 他就会从很多方面去考虑问题;遇到新的东西 , 也会不由自主地想像它的多种用途 , 并且主动去开发它的新用途;遇到困难 , 他也会从很多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下去 , 孩子的创造性就能不断得以提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