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晶不能吃什么( 二 )


卵、坏死组织及胆色素者,结石就更易形成 。而糖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使胆固醇增加,导致胆汁中胆固醇
处于过饱和状态,促使胆结石形成 。有人曾对267名胆石症病人及600名健康人的饮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吃糖越多,
胆结石发生率就越高 。
因此,预防胆结石的发生,必须少食糖 。
忌食过酸食物
胆石症病人食用过酸食物,如山楂、杨梅、苹果、醋等,可以诱发胆绞痛 。
因为酸性食物经胃进入十二指肠,能刺激十二指肠分泌胆激素.从而引起胆囊收缩 。因此,胆石症病人不宜食用过酸食物 。
3.患了胆囊胆固醇结晶不能吃什么东西
在正常情况下,脂溶性的胆固醇靠着胆汁酸和磷脂的帮助,能够完全溶解在胆汁中,不会有胆固醇结晶析出 。但是,胆汁酸和磷脂溶解胆固醇的能力有一定限度,也就是说一定量的胆汁酸和磷脂只能使某一定量的胆固醇溶解 。如果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超过了胆汁酸和磷脂溶解胆固醇的能力,胆汁中部分胆固醇就不能溶解在胆汁中,就会析出胆固醇结晶而发生沉淀 。
析出的胆固醇结晶相互聚结,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胆固醇结石 。科学家们把胆固醇的含量接近胆汁能够溶解它的能力的胆汁叫饱和胆汁,而将胆固醇含量超过胆汁能够溶解它的能力的胆汁称为过饱和胆汁 。饱和胆汁和过饱和胆汁的形成是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首要条件 。近年来各国的科学家对这一问题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结果发现胆固醇结石病人从肝脏分泌出来的胆汁就是饱和或过饱和胆汁,故这些病人的肝胆汁已经具有形成结石的初步条件 。
胆汁的化学成分分析表明,胆结石病人的胆汁有胆固醇含量的明显增高,或有胆汁酸和磷脂含量的明显降低 。因此,肝脏分泌过多的胆固醇或产生胆汁酸和磷脂过少,均会导致饱和或过饱和胆汁的产生 。诚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至今还未完全弄清,饱和胆汁或过饱和胆汁的形成仅仅是形成胆固醇结石的第一步 。这种对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机理的认识是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并为胆固醇结石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因此,被誉为近20年来胆固醇结石形成机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有突破性的发现 。
胆固醇是胆汁中的一种脂类 。正常人胆汁中有三种主要脂类,即胆固醇、卵磷脂和胆汁酸;它们以一定的比例组成微胶粒混悬于胆汁中而不析出 。在胆固醇结石患者的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多或胆汁酸含量减少,出现三种脂类比例失调 。过饱和胆汁的胆固醇以脱落细胞、粘液物质为核心,沉淀形成胆固醇结石 。胆囊胆汁中存在着促成核物质和抗成核物质,二者维持平衡状态 。
胆固醇结石病人的胆囊胆汁中,抗成核因子减少,促成核因子增加,因而易于成石 。细菌感染和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有关系,感染可以加速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当有细菌感染的情况下:①可以引起胆囊壁发炎增厚;②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致使进餐后胆囊胆汁不能完全排入肠道,胆汁在胆囊内潴留时间延长,胆汁过分浓缩,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③胆汁淤滞;④胆汁在胆囊内停留时间过长,胆囊对胆盐的吸收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呈相对过饱和状态 。
胆囊胆汁中过饱和的胆固醇以胆囊内脱落上皮细胞、菌群、粘液蛋白等促成核物质为核心,析出结晶形成胆固醇结石 。因此,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发生,除了饮食结构要合理,还应避免胆道感染的发生 。胆固醇结石的产生与饮食有一定关系 。西方国家胆固醇结石发病率较高,而我国胆固醇结石在城市中发病率亦有上升趋势,但农村人口仍以胆管内色素结石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