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摇篮曲》教案反思


大班音乐活动《摇篮曲》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大班音乐活动《摇篮曲》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重难点,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 。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摇篮曲》教案吧 。
设计意图: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 。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
活动目标:
1. 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 。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
2. 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 。
3. 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
【大班音乐活动《摇篮曲》教案反思】4.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
活动准备:
1. 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
2. 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
3. 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
4. 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
难点: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解放军》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
2、 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
3、 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
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 。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 。”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 。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
(三)感受《摇篮曲》
1. 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 。”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
2. 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 。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 。”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 。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
1. 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
2. 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