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打打闹闹 其实在培养社交能力

东东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 , 一次妈妈接他回来的时候发现他的胳膊和腿都青了 , 问他怎么回事 , 他毫不在意地说是和小朋友们做游戏的时候弄的 。东东妈一听不干了 , 非让儿子说出“伤害”他的孩子的名字来 , 好找家长算账去 。孩子被再三逼问下才说出了另外几个孩子的名字 , 东东妈找到幼儿园老师 , 让老师帮忙在放学时候截住那几个孩子的家长 , 要“说道说道” , 结果等到大家凑到一起的时候 , 东东妈发现其他的孩子的腿上胳膊上也有点青 , 并且 , 这几个小家伙凑到一起后 , 马上又嬉笑打闹起来 , 你踢我一脚 , 我打你一拳的 。
当你的孩子身体受了点伤 , 或者说某某欺负我了的时候 , 家长请先别动怒 , 打打闹闹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社交特点 , 尤其对于男孩子来说 , 进攻性行为都在所难免 , 很多男孩子都是通过扭打、碰撞和推搡来表达感情的 。
在孩子们的游戏当中 , 很多都与身体冲撞相联系的 , 他们正在这种游戏当中 , 体验自己的力量 , 发现自己的强度和限度的 。如果一个孩子谁都不碰触 , 也从不允许他人来碰触自己 , 可以想象这个人是多么缺少感情 , 一定很难和其他人交流 。
所以 , 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孩子之间的打闹 , 他们之间的打闹更多的带有游戏的成分 , 只是一种玩耍而已 。在玩耍的过程中 , 孩子们慢慢学会与周围小朋友之间该如何交往 , 对他们来说 , 没有吃亏与不吃亏的概念 , 感觉孩子吃亏其实只是大人的想法 。东东根本就没有在乎身体受没受伤 , 只是他妈妈自己大惊小怪 。这不 , 即便是打得胳膊腿都青了 , 这不一会儿又搂抱在一起了吗?因此 , 只要能保证孩子不出大的意外 , 没有必要把孩子们之间的打斗看得过于严重 。
即便是你的孩子天天回家告状 , 说谁谁欺负他了 , 他又打了谁谁了 , 家长也不必过分焦虑 。如果你很紧张 , 孩子便会从你的话语、神态、动作中感觉到了不安 , 心理也会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 无形中会产生压力 , 久而久之变得更害怕与同伴交往了 。
有的妈妈像东东妈一样 , 看到孩子身上有伤 , 心疼得不得了 , 不顾三七二十一就去指责老师和对方家长 , 还拉着自己的孩子找人家“对质” , 甚至有的家长直接帮自家孩子去打对方的孩子 , 这样做 , 实在是大错特错了:小孩子打打闹闹本来是不记仇的 , 家长中间插这么一杠子 , 就会给孩子的社交造成很大的压力 , 让本来顺其自然消失的事情变成了严重的敌我矛盾 , 这更让孩子在小伙伴中变得更加孤立并且被人看不起 。
【孩子的打打闹闹 其实在培养社交能力】 不论打人的一方还是被打的一方 , 都不要过于强化孩子之间的冲突 , 孩子们之间本来没什么 , 被家长一“小题大做”之后 , 反而让孩子发现 , 这样做会让家长额外关注 , 这样可能会造成爱打人的孩子更爱打人 , 而被打的孩子越发显得委屈而向家长求助 , 这样不仅没有淡化孩子的冲突 , 反而对双方都起到了强化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