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校车何时刹住( 二 )


校车运营模式待改进 。目前来看,我国校车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学校自行购买;二是学校与运营公司合作;三是家长“拼车”解决 。某媒体管理者吴先生告诉采访人员,他家孩子坐了9年校车,他也跟着担了9年的心 。“校车不是学校的,而是学校联系的普通社会车辆,没有校车标识 。作为家长,我们非常希望有专门的校车公司统一经营 。”
超载严重 。超载是校车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来自山东省教育部门的资料显示,这与车辆运营成本提高、政府补贴不到位、日常监管不及时、为盈利等诸多因素有关,埋下较大安全隐患 。“校车安全的系统治理及其立法研究”课题组副组长、山东交通学院交通法研究中心刘鑫认为,国内大多数校车不是政府买单,由学校、家长自行解决,必然导致为了省钱或获取更多利润而置生命于不顾 。
司机、随行老师安全意识不够 。北京急救中心车管科李铁柱是有32年车龄的老师傅,他告诉采访人员,事发司机安全意识如此淡薄,真是对自己对他人生命的不负责任 。如果老师、司机能多点责任心、爱心,此类悲剧也能避免 。
多部门管理责任不清,协调不力 。刘鑫告诉采访人员,我国校车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各部门的责权尚未理清 。校车是至少涉及教育、公安、交通三个系统的大问题,但目前,教育系统投入少,由于风险大、责任重等原因,很难真正将校车管起来,而交通、公安系统又属于监督、执法部门,很难真正解决 。
安全的校车应该什么样
悲剧的教训是惨痛的,我们迫切期望,此次事件能带来中国校车安全的整体性改观 。事实上,保障校车安全的探索,国内外从未停止过 。2011年8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学校车试点工作启动会,在全国6个地区开展校车试点,其中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 。
政府必须加大投入 。政府加大对校车的扶持和补贴,实行统一监管,是堵住“黑校车”的高墙 。比如山东威海对新购校车每车一次性补贴1.5万—2万元;浙江德清县更是从财政中拿出2000多万元,分3批购置了79辆学生接送专车,实现了专车专营城乡全覆盖 。刘鑫也表示,教育系统应成为校车安全的主体,公安、交通系统起辅助作用 。
统一标识、持证上岗 。“黑校车”车型、车况、标识不一等情况,给监管设置了很大障碍 。而在试点地区,统一标识是改革第一步 。比如,浙江省教育厅规定校车必须统一启用“学生接送车”标志牌,按规定喷涂统一黄色车身、蓝色飘带和动漫小人;此外,要求驾驶员驾龄3年以上,身体健康并具有3年以上准驾车型的安全驾驶经历,实现了“持证上岗”、“挂牌上路” 。
错峰接送、缓解超载 。为解决校车“疯狂”超载的情况,上述试点地区的教育部门普遍采用错开高峰时间、轮流接送学生等方式,减轻每辆校车的运载压力 。比如在西安阎良区,校车只承担距离学校2.5公里外的接送服务,每80—100名学生配备1辆校车;每辆校车每天接送6趟,每趟时间约15分钟 。
在消除中国校车发展初期种种隐患方面,国外经验也值得借鉴 。比如有“全球最安全”之称的美国校车从1939年开始,就规定校车必须为黄色,这样在大雾中也能看得清楚;校车经费一半以上由政府来出,美国政府平均每年要为一个正常孩子坐校车支付52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3000多元;校车号称“客车的外形,货车的构架”,在安全方面,不仅为它立法,还制定了36条安全标准,包括车体结构、防倾覆保护、刹车装置等;校车司机大多为女性,因为她们更细心谨慎,法律规定,如果一个校车司机在4年内收到罚单超过3张,就会被取消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