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的孩子遇到争执不下 不妨转移他的注意力

3岁的孩子还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在高度激动的状态下,孩子完全不能控制自己,会大哭大闹、大喊大叫,短时间内无法平静 。而在获得关系对象的“接纳”之后,他们就会感到满足和幸福 。孩子到了4岁起,情绪进入了稳定期,哭得少了,也很少闹了,例如,在有病或发烧时,不会疼痛地大哭大闹,而是自愿配合家长,吃药和接受治疗 。在与小朋友一起活动中,也不会因为孩子间的某种冲突而大声的经常性的哭闹 。

4岁的孩子遇到争执不下 不妨转移他的注意力

文章插图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随着孩子生理上的成长,4岁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 。4岁的孩子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还很差,在接受父母指导前,情绪变化会毫不隐藏地表现出来,而且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如,不高兴就哭,高兴、开心就大笑或者手舞足蹈,愤怒就瞪眼睛,跺脚等,宝宝的情感没有丝毫掩饰和虚假,既纯又真 。这时候的孩子喜欢谁就说谁好,不喜欢谁就会说谁不好,说谁是“大坏蛋” 。同时,宝宝的情感还不稳定,非常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个时期的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好奇心,多鼓励他们,比如,要对孩子说,“如果你哪一天在幼儿园又得了小红花,我就给你多讲一个故事”等,这样孩子的情绪才会得到控制 。孩子会认为父母在一定程度上对他的好奇心表示认可,久而久之,孩子的情绪会逐渐稳定下来,不会随便跟家长耍赖皮,也不会随便哭闹了 。
【4岁的孩子遇到争执不下 不妨转移他的注意力】 典型案例
壮壮4岁了,从小一直由婆婆喂养,和婆婆生活在一起,感情非常深厚,上幼儿园也是婆婆接送,父母亲只是他家庭生活中的普通的一员 。一天下午,幼儿园放学了,幼儿园大门口已经有家长在等候,有几位家长在大门外边探头张望 。壮壮离开自己的座位往大门口跑,一副瘪嘴欲哭的表情 。原来,今天和往日不同,往日都是婆婆接壮壮上下幼儿园,而今天则换成了壮壮的妈妈,妈妈在门口想抱起壮壮,准备回家,壮壮不干了:“婆婆呢?我要婆婆!”
妈妈回答:“婆婆在家呢 。”
“不要,不要,我要婆婆接!”壮壮哭了 。
“婆婆的脚扭了,不能走路,妈妈带你回家 。”
“没有,没有,我要婆婆来带我!”边哭闹边推妈妈 。
妈妈耐心地讲着,而壮壮越哭越厉害,面对越来越多的家长,妈妈一脸尴尬 。妈妈轻轻地拍着壮壮,拥抱到怀里,可是壮壮并没有停止哭泣,一边哭还一边说:“我不要妈妈带我回家,我要婆婆带我回家 。”
壮壮每天跟着婆婆,最喜欢婆婆,幼儿园里待了一天,最想见到婆婆,但是,正是由于这样,壮壮的父母觉得自己和孩子的接触不够,感情也很生疏,所以才决定以后要和孩子多亲近一些,也就有了今天壮壮的妈妈来接孩子的一幕 。妈妈哄着壮壮说:“我知道壮壮想让婆婆来接,壮壮很想婆婆,对不对?可是今天婆婆的脚扭了,不能来带壮壮了,我们先跟妈妈回家,快点见到婆婆,好吗?”
“不要,不要,婆婆脚没扭,早上是婆婆送我来的,我要婆婆 。”
“那我们先给婆婆打个电话,问问婆婆的脚到底怎么样了,好吗?”
壮壮在妈妈说出“打电话”开始,嘴巴里就不停地答着“好,好”,同时,哭声停止了,情绪也慢慢地平静下来了 。
妈妈带着壮壮打电话 。壮壮对着电话说着,脸上阴转多云 。在妈妈身边,壮壮脸上一点点有了笑容,“我要回家看婆婆!”妈妈这才如释重负 。
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壮壮产生消极情绪及情绪转变的原因,是由于婆婆没有来接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