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虐待小动物必须要纠正其行为

【孩子喜欢虐待小动物必须要纠正其行为】 纠正孩子喜欢虐待小动物的行为

孩子喜欢虐待小动物必须要纠正其行为

文章插图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一些幼儿残酷地对待小动物 。例如捉到小昆虫把它们的翅膀揪掉,把头扭掉或把眼睛捅瞎;用手掐猫、狗的脖子,打断猫、狗的脚,并扔入水中看它们痛苦地挣扎等 。
孩子出现虐待小动物的现象,可能源于以下几种情况:
(1)出于好奇
孩子认知水平有限,孩子只是出于好奇,想看看这样做,小动物有什么反映,有的孩子可能对小动物的叫声感兴趣,他不认为这是小动物痛苦的叫声,因为他的移情能力差,不会设身处地替小动物着想 。
对于这样的孩子应该告诉他:你这样对待小动物它会很难过的,因为你打它,它很痛,如果妈妈也这样打你,你是不是也很疼呀!你希望妈妈打你吗?而且你以后可经常带孩子去动物园,让孩子看看饲养员叔叔如何喂养动物 。也可以让孩子轻轻摸摸温顺的小动物,让孩子体会和动物和平相处的乐趣,这样孩子不但知道应该如何对待小动物,也培养了他的同情心,并由此增长了很多知识 。
(2)感情的宣泄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幼儿的残忍行为往往是其有压抑感的一种表现 。如果幼儿的父母感情失和,谁都不关心幼儿,家庭中充满着不和睦、不健康的气氛,幼儿生活在其中就会感到压抑,从而产生发泄的冲动,借对动物发狠来暂时消除内心的不满情绪和压抑感 。
自卑感、受歧视感也是幼儿产生残忍行为的原因之一 。有的幼儿长得不漂亮或有某种生理缺陷,在家里或幼儿园受到歧视;有的父母想生男孩却偏偏生了女孩(或相反),便不喜欢,冷落了这个幼儿;有的再婚父母歧视甚至虐待前夫(妻)所生的幼儿等 。这些都会使这些幼儿感到“低人一等”,产生自卑感、受歧视感,从而借残忍行为来表明自己的“强大”,消除内心压抑,寻求畸形的心理平衡 。幼儿周围的成人如父母、老师等缺乏同情心,对幼儿动辄便以关黑屋、打耳光、立墙角等体罚,或让幼儿过多地观看电影、电视中的暴力镜头,都会造成幼儿的残忍行为 。
(3)效仿大人
孩子年龄小,很多的生活经验是通过效仿大人获得的,不管好的坏的,照收不误 。因此孩子生活的环境以及家长的行为规范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这个道理 。
你孩子生活的周围是不是有虐待小动物的现象,对孩子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要注意孩子生活环境的净化和检点大人的行为,培养孩子同情心,让孩子逐渐明白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大家应该和平共处 。让你的孩子同你一起喂养自己家的宠物,共同照料,在饲养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体贴入微地关怀和照顾小生命 。明确告诉孩子对虐待小生命的现象要加以批评,而且家长要说到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