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纸儿本领大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纸儿本领大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大班科学活动纸儿本领大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乐意参加操作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探索过程中,懂得纸的承受力和受力面积和支撑点有关,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纸儿本领大教案吧 。
设计思路:
纸是幼儿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东西,幼儿常常用来画画、写字、做手工作品 。在观察中我发现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在创造思维(主要是求异性和发散性)上有了明显地发展,他们已不满足于已经发现的几种玩法、用法,而是喜欢去探索新的方法,去重新利用“旧”的事物 。例如:中班玩纸时,幼儿常用平面的纸当扇纸;到了大班下学期,如果再请他们做善子,则多数采用摺摺皱的方法 。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操作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
2.在探索过程中,懂得纸的承受力和受力面积和支撑点有关 。
3.学习记录并培养合作精神 。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
活动准备:
1.书本每组6"10本(两人一组)
2.长方形似名信片的纸若干,硬纸板若干
∧∏M
3.双面胶若干、磁铁若干
4.记录纸每组一张(如图)
活动过程:
一、说说纸的用途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说说纸,我们见过有哪些纸?这些纸可以用来干什么?(写字、画画、擦窗、做纸工、看报纸……)
2.你们知道吗?有人说两张纸可以做桌子,一张做桌面,一张做桌腿组合成一张一条腿的桌子,在这张纸桌上能放上很多很多的书 。你觉得这件事,是真是假?为什么你觉得是真或是假?(幼儿明确的阐述自己的理由)
3.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证实这件事的真假?
小结:小朋友想用实事求是的办法来试试 。谁说得对,谁说得错?
二、尝试两张纸做纸桌
1.无论真假,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做纸桌的一条腿,让腿能站稳 。
2.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折卷的方法让桌腿站起来 。
3.集中讨论:“我的纸桌站起来了”(幼儿用语言表述或结合实物表述);教师用一张硬纸做桌面,检验纸桌是否能站立 。
用折的方法:将纸对折立起来变“∧”型,写在黑板上,并让幼儿取名更容易记——小山型
用折的方法:将纸折两折变成“门“型
用折的方法:
将纸四折变“M”型——折扇型
用卷的方法:将纸卷成圆柱型
4.将这些典型方法以记录纸的格式画在黑板上
三、进一步尝试用两张纸做纸桌
1、试试在纸桌上轻轻地平放书本,看看哪种形状的桌腿最牢,桌面上放的书本最多?并将纸桌承受的书本数记录在记录表上 。
2、鼓励幼儿尝试实验各种形状的桌腿承受力的本领,教师巡回指导 。
组织交流:你的纸桌上放了几本书?它是什么形状的桌腿?你发现哪种形状的桌腿比较牢,桌面上可放书本多些?在尝试做纸桌的过程中,你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3.教师示范并证实探索结果
四、师生共同小结
1、纸的本领很大,通过折、卷的方法,改变它原来的形状后,可以“站”起来,变成一张桌子 。
2、小朋友想出了各种方法来造各种形状的纸桌,发现圆柱体的桌腿比“∧型”、“门型”、“M型”的桌腿都牢,桌面上放的书本数量多,承受重量的本领最大 。得出结论:因为圆柱体围起来在上面形成了一个面,叫支撑面,有了这个支撑面就可以放很多东西了 。